“笑不活了!”四川,男子拍摄土拨鼠,刚将大疆设备放洞口,结果,下一秒就被土拨鼠叼

渔舟唱晚说天下 2025-07-23 15:54:39

“笑不活了!”四川,男子拍摄土拨鼠,刚将大疆设备放洞口,结果,下一秒就被土拨鼠叼入洞中,男子无奈求助“大疆”客服,询问能不能使用“随心换”服务,结果客服直接笑岔了,直接回应:“建议你用铲子把它刨出来”!网友:鼠鼠说,家人们一二三上链接!   7月21日,四川阿坝的一位网友经历了件又好气又好笑的事。   他带着大疆设备去拍土拨鼠,蹲在离洞口约20米的地方,刚把设备放到洞口附近,就见一只土拨鼠噌地窜出来,叼起设备转身就拖进了洞里。   眼睁睁看着“拍客变失主”,他只能拨通大疆客服电话求助。   据网友称,他购买了大疆的“随心换”服务,即当被服务设备出现损坏等问题时,可以随时更换全新产品。   至于设备丢失能不能更换,网友并不知道,也因此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联系大疆客服,希望能够享受到随心换服务。   电话接通后,那头先是一阵沉默,接着传来憋不住的笑声。   “先生,您说设备被土拨鼠叼进洞了?”客服一边道歉一边忍不住乐,“这情况特殊,‘随心换’服务不涵盖哦,建议您找工具刨刨洞试试。”   这场对话后来被网友剪辑传播,大家纷纷调侃:“这土拨鼠怕不是景区请来的‘显眼包’,直接把设备当门票收了。”   为啥土拨鼠会对无人机“下手”?这得从它们的习性说起。我们常说的“土拨鼠”,其实是草原犬鼠和旱獭的俗称。   在我国,常见的有喜马拉雅旱獭、灰旱獭等四种,其中喜马拉雅旱獭分布最广,在不少热门景区里总能看到它们圆滚滚的身影,凭着“呆萌”的模样成了网红动物。   作为群居动物,土拨鼠习惯以家族为单位在草原上挖洞聚居。   它们在野外生存时,有储存食物的本能,只要是能叼动的东西,不管是面包渣还是小石子,都想拖回洞里存起来。   在它们眼里,人类放下的无人机说不定就是个“新奇宝贝”,自然要赶紧藏进自家“仓库”。   不过别看土拨鼠外表可爱,它们身上藏着不少潜在风险。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胡慧建研究员就提醒,旱獭是肺鼠疫的易感动物,尤其是野外死亡的旱獭,很可能携带鼠疫耶尔森菌。   这种病菌引发的鼠疫可是烈性传染病,历史上曾在中世纪的欧洲夺走2000多万人的生命,感染后会出现皮肤出血、瘀斑等败血症症状,传染性强且病死率高。   更要注意的是,土拨鼠的“硬件”可不弱。   它们常年啃食板根、草根,牙齿锋利到能咬断手指,挖洞的习性让爪子变得尖锐,加上野外环境复杂,爪子上还可能带着各种病毒和细菌。   虽然它们性格偏“中性”,不会主动攻击人,但被逼到紧急情况时,抓咬造成的伤害可不小。   但不久前就有市民投诉,收到的土拨鼠眼皮、鼻子都坏了,和商家宣传差太远,网友们一看更担心了:“这要是野生旱獭,携带的病原体多危险啊!万一还有鼠疫,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从安全角度考虑,最好不要擅自“找工具刨刨洞”,万一惹怒土拨鼠,可能被咬伤甚至是咬断手指。   即便没有惹怒土拨鼠,也有感染鼠疫的风险。   回头看无人机被叼的事,网友们的反应也挺有意思。   有人P了AI图调侃“土拨鼠直播带货上链接”,有人想起客服那句“建议用铲子刨出来”就笑,说这是“专业训练忍不住系列”。   这些轻松的调侃背后,其实藏着个简单的道理:人类总觉得能用科技掌控自然,却常常被动物的本能“上一课”。   给大家提个醒,户外拍野生动物时,保持安全距离很重要,别把设备离动物太近,避免被当成“储备粮”拖走。   要是真遇到设备被叼、被动物围困的情况,别硬来,先保证自身安全,再想办法联系景区工作人员或专业人士帮忙。   说到底,不管是拍土拨鼠还是看土拨鼠,保持尊重和距离最好。   它们在野外自由生活,我们远远欣赏就好,要知道,大自然的趣味,往往就藏在这些不期而遇的“意外”里,而不是非要把动物圈进人类的生活里。

0 阅读:154

猜你喜欢

渔舟唱晚说天下

渔舟唱晚说天下

欢迎关注,独到的热点分享,一起聊聊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