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牺牲,无上光荣!”1937年南京保卫战中,朱赤将军被日寇的弹片划破了肚子,

青山绿水情难离 2025-07-23 14:24:16

“为国牺牲,无上光荣!”1937年南京保卫战中,朱赤将军被日寇的弹片划破了肚子,肠子都流了出来,他忍痛将肠子塞回去,用皮带紧紧勒住肚子后,继续跟日寇作战。[凝视] 1937年12月,南京城外炮声隆隆,雨花台阵地上,国民革命军262旅旅长朱赤带着腹部重伤,坚持指挥部下抵抗日军进攻。这个34岁的江西汉子,用生命践行了一个军人的承诺。 江西修水县台庄村,是个只有百来户人家的小村庄,1903年,朱家添了个男孩,取名朱亲民。父亲朱德胜靠着几亩薄田养活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朱亲民7岁开始下地干活,14岁就能独立耕种,村里老人都说,这孩子肯吃苦,将来准有出息。21岁那年,他娶了邻村的郑秋英为妻,小两口勤勤恳恳过日子。 1924年冬天,表叔从武汉回来探亲,带来一个消息:广州开了个黄埔军校,专门培养军事人才。朱亲民听得热血沸腾,当晚就跟父亲商量。老父亲沉默良久,最后说了句:“去吧,男儿志在四方。” 为了筹集路费,朱亲民卖掉了家里仅有的两亩水田,换来15块大洋。妻子郑秋英把家里积攒的布料做成几件衣服,还偷偷塞了几个煮鸡蛋在包袱里。 从修水到广州,要走20多天,朱亲民搭船、坐车、步行,一路风餐露宿。到广州时,脚上的草鞋已经磨破三双。 1925年3月,朱亲民通过考试,成为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入学第一天,他在登记表上把名字改成“朱赤”。室友问他为啥改名,他说:“赤就是红,我要为国家流尽最后一滴血。” 在黄埔军校,朱赤每天凌晨4点起床,跑步、操练、学习战术。他的射击成绩始终保持在全队前三名。毕业考试时,他的综合成绩在600多名学员中排第47名。 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朱赤所在的88师紧急北上增援。在江湾一带,他率领的连队守卫一座小山头。日军发起7次冲锋,都被打退。 战斗最激烈时,阵地上只剩下23个人,朱赤抱着机枪扫射,子弹打光了就用手榴弹。 这一仗,朱赤的连队歼敌200多人,自己伤亡过半。战后清点,朱赤身上有11处弹片擦伤。上级给他记了大功,提拔为营长。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此时已是团长的朱赤率528团在大场一线作战。9月的一个夜晚,日军偷袭团部。朱赤带着警卫排迎战,打退了敌人。天亮后发现,阵地前躺着70多具日军尸体。 11月,上海失守,部队撤往南京,朱赤升任262旅旅长,奉命防守雨花台。这里是南京城南的制高点,地势险要。朱赤带着4000多名官兵,构筑了三道防线。 12月9日,日军开始进攻雨花台,朱赤把指挥部设在最前沿,哪里危险就出现在哪里。11日下午,日军出动30多架飞机轰炸,阵地上硝烟弥漫。一枚炮弹在朱赤身边爆炸,弹片击中他的腹部。 卫兵要抬他下去,朱赤推开他们:“阵地在,我在!”他用皮带勒紧伤口,继续指挥战斗。12日凌晨,日军发起总攻。朱赤拄着步枪,站在战壕里大喊:“兄弟们,跟鬼子拼了!” 早上7点,朱赤倒在了阵地上,临终前,他对副旅长说:“告诉弟兄们,守住阵地,一步都不能退!” 朱赤牺牲的消息传到家乡,妻子郑秋英哭瞎了眼睛,她守寡60年,直到1997年去世。临终前,她让儿子在她的棺材里放一张朱赤的照片:“我要去找你爸爸了。” 2005年,朱赤的孙子朱建国到南京寻找爷爷的战斗足迹,在雨花台,他遇到一位80多岁的老人。老人说,小时候听父亲讲过,有个将军受了重伤还在指挥打仗,“那场面,谁见了都掉泪。” 如今的雨花台,早已不见战火硝烟,每年清明,都有人来这里献花。有个细节很少有人知道:朱赤牺牲那天,口袋里还有一封没寄出的家书,上面只写了四个字:“勿念,安好。” 从一个农家子弟到抗日名将,朱赤的人生只有短短34年,在你看来,是什么让一个普通人在生死关头爆发出如此惊人的勇气? 信源: 赤胆铸忠魂 血洒雨花台——记抗日烈士朱赤将军——抗日战争纪念网

0 阅读:1

猜你喜欢

青山绿水情难离

青山绿水情难离

青山绿水情难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