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傅雷30岁,已婚七年,却爱上了女学生的妹妹成家榴,爱的死去活来。他抱着妻子朱梅馥痛哭:“没有她,我就要没了命。”这话听着撕心裂肺,可朱梅馥没吵没闹,转身就把成家榴请到家里,还安排她住下。 在二十世纪中国的文坛,提起傅雷时总绕不开 “严谨” 这两个字。他出生于1908年,从巴黎留学回来后便一门心思扑在翻译上。像巴尔扎克、罗曼・罗兰这些法国作家的作品经他手译后,也都成了流传几十年的经典。
他为人正直,对艺术要求极高,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儿子傅聪练琴时,手指姿势稍微不对,他都会严厉批评;和别人讨论学问,常常因为意见不同吵得脸红脖子粗,但过后又会亲自道歉。这种性子急躁又实在的特点,是他性格中最鲜明的地方。 1938年,30岁的傅雷和朱梅馥已经结婚七年了,日子过的平稳且幸福。朱梅馥是他的表妹,两人从小相识,性格温和,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形象,连傅雷那些很挑剔的朋友都说 “梅馥真是个好妻子”。 但在这种安稳的日子里,傅雷心里却有种说不出的憋闷,他其实很向往浪漫和刺激,觉得朱梅馥的忍让和包容,有时候显得不够有活力。就在这时候,成家榴出现了。
成家榴是傅雷女学生的妹妹,人长得漂亮不说还很有文采,讨论文学时敢和傅雷争论,跳探戈的时候也活力十足。 自从遇见成家榴后,傅雷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身上缺少的那种热情,平时翻译工作累得没了棱角,被家庭责任压着的冲动好像一下子有了发泄的出口。 于是他开始追求成家榴,还经常给她写信,语气里满是平时少见的温柔。这份感情来得很猛烈,傅雷明知道不对,却控制不住自己。 起初当朱梅馥知道这件事让他做出了断时,他却抱着朱梅馥哭着说 “没有她,我活不下去”,其实这不只是在说喜欢成家榴,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崩溃。 他一方面被成家榴的新鲜感吸引,另一方面又清楚自己离不开朱梅馥。这个女人知道他深夜翻译时有多累,会在他和朋友吵完架后默默把茶水热好,是能让他心里踏实的人。他的哭声里,有对成家榴的着迷,也有对自己这种想法的痛恨、对妻子的愧疚,还有不知该怎么办的无助。 可到后来,朱梅馥做出的反应却让人吃惊,她没有哭也没有闹,也没质问傅雷,只是轻轻拍着他的背,第二天就让人带话,请成家榴来家里住一段时间。 她不是软弱,是太了解傅雷了。他就像性子烈的马,硬拉反而会出问题,不如让他自己看清楚。成家榴住进家里后,朱梅馥每天做好三个人的饭,傅雷低头工作时,她就和成家榴聊天,说的都是傅雷平时固执又温和的地方,还有他翻译时的投入和偶尔的脆弱。 三个月后,成家榴自己离开了。她给傅雷写信说:“你可能只是喜欢那种摆脱安稳生活的感觉,朱梅馥才是最适合你的人。” 傅雷站在窗前看着她走,转过身抱住朱梅馥,第一次在她面前表现出全然的脆弱。之后的二十八年里,他们没再红过脸。 后来,傅雷把对妻子的愧疚和感谢都写到了翻译的作品里,也写进了《傅雷家书》中,叮嘱傅聪 “对人要温和,做事要稳重”。 如果真要评价傅雷的话,很难用简单的话概括,他是翻译界的大家,也曾在感情上犯过糊涂,但正是这些不同的表现,才构成了真正的傅雷,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