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与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即将落地北京。 但

上班的我风吹就倒 2025-07-23 11:49:25

7月24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与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即将落地北京。

但中国外交部通告里的五个字“经双方商定”,暴露了这场峰会的尴尬本质——没有红毯相迎,没有正式邀请函,更谈不上“应中方邀请”的礼节待遇。

这位欧盟最高领导人,成了不请自来的“恶客”。

中方并非不讲礼仪,而是冯德莱恩的言行早已透支了中国的热情。

就在访华前四天,欧盟刚刚宣布第18轮对俄制裁,首次将两家中资银行——黑龙江绥芬河和黑河农村商业银行列入黑名单,理由是“协助俄罗斯规避制裁”。

中方商务部与外交部连续反击,直言将采取反制措施。

一面伸手要谈合作,一面挥拳打中国企业,欧盟的“诚意”显得如此分裂。

这不是冯德莱恩第一次遭遇中方冷处理。

两年前她随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时,马克龙乘专机抵京、享受国宴礼遇;而她独自挤民航航班抵京,连红毯的边都没沾上。

会谈中冯德莱恩不识趣提台海问题,被中方当场回怼:“痴心妄想!”

随后马克龙南下广东考察,她只能困在北京酒店“点外卖”。

同场活动,冰火两重天。

今年欧盟本想借中欧建交50周年大做文章,力推峰会在布鲁塞尔办,意图抬高身价。

中方却直接拒绝,将会场扳回北京。

原定两天的议程砍成一天,附加的合肥商务行程也被取消——“当天到、当天谈、当天走”成了最直白的外交表态。

冯德莱恩此行背负着欧盟的焦虑。

美国给欧盟的钢铝关税豁免期限(7月31日)近在眼前,最高25%的关税如同悬在欧洲车企头顶的铡刀。

而中国新能源车已占欧盟市场20%,若中方愿协调出口节奏,或能缓解欧美关税战压力。

嘴上喊“去风险”,身体却很诚实。

欧盟内部更是一团乱麻。

冯德莱恩力推的2万亿欧元预算案(含千亿乌克兰援助基金)遭德国一票否决,德法在“亲美还是自主”问题上吵得不可开交。

她强推对中国电动车征收35%反补贴税,却让法国白兰地、意大利葡萄酒遭中方反制,德系车商更因依赖中国市场叫苦不迭。

“一致对外”?

不过是幻想。

尽管碰壁多次,冯德莱恩的议程依然老调重弹:要稀土:她曾威胁“中国30天内不解除管制就取消访华”,结果稀土纹丝不动,她仍得登机赴约,自打耳光;逼站队:要求中国远离俄罗斯,却无视2024年中俄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天然气进口激增18%的现实;批产能:一边调查中国电动车“倾销”,一边指望中国帮欧盟扛美国关税。

这套说辞连欧盟企业都嫌虚伪。

德国车企需要中国市场,法国酒商渴求中国买家,所谓“对华强硬”不过是冯德莱恩向美国递的投名状。

就在冯德莱恩行前一日,中俄北极航线“冰上丝绸之路”首航船从连云港鸣笛启程。

新航线比传统路径缩短9000海里,能源运输效率翻倍。

中俄能源交易87%已用本币结算,彻底绕开美元——当欧盟被美国关税掐住脖子时,中俄正重塑亚欧贸易版图。

而冯德莱恩要求中国“切割俄罗斯”的指令,只换来中方一句淡然回应:“正常合作不针对第三方”。

马克龙两年前走出北京时曾感慨:“欧盟必须战略自主!”

可如今欧盟仍深陷怪圈:被美国关税大棒敲打时想拉中国当盾牌;回到华盛顿面前又高举“制裁中企”表忠心。

反复横跳中,欧洲汽车在流失市场,葡萄酒堆在仓库,产业阵地节节失守。

当冯德莱恩在谈判桌上重复那套“稀土、站队、反倾销”的陈词滥调时,她或许还没意识到:特朗普的刀叉已摆上餐桌,菜单首页赫然写着“欧洲工业”;而自以为仍是“厨子”的欧盟,正缓缓变成盘中最昂贵的那道主菜。

盛宴开场时,无人能凭虚张声势饱腹。

0 阅读:0
上班的我风吹就倒

上班的我风吹就倒

上班的我风吹就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