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白人身材更加高大强壮,为什么冷兵器时代却打不过黄种人?真相是,白人的体格优势

柳淮蕊 2025-07-23 02:17:52

欧洲白人身材更加高大强壮,为什么冷兵器时代却打不过黄种人?真相是,白人的体格优势并不等于战斗力强,黄种人更擅长战斗。战争的胜负,从来不取决于谁块头大,而是看谁更能打、更有谋略、更有死战到底的决心。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现在欧洲人平均身高确实高,要是在冷兵器时代优势确实挺大,但古代可不一样,中世纪欧洲骑士铠甲现存不少,根据大英博物馆藏品测量,当时士兵铠甲肩宽普遍42厘米左右,对应身高大概165 - 170厘米。 反观咱汉朝,居延汉简记载士兵身高普遍在168 - 175厘米,山东临淄汉墓出土的男性骨骸平均172.26厘米。 这么一看,咱的老祖宗不仅没有劣势,甚至还有不少优势。 而且欧洲中世纪农业落后,实行二圃制轮耕,粮食亩产只有汉朝的三分之一。 《剑桥欧洲经济史》记载,当时欧洲农民一年到头吃黑麦面包,蛋白质主要靠豆子和偶尔捕猎的野兔。 反观汉朝,《氾胜之书》记录小麦亩产已经达到200斤,士兵能吃上粟米饭、腌肉,蛋白质摄入量是欧洲同行的两倍以上。 体格差距背后,其实是农业文明碾压游牧文明的结果。 而且冷兵器时代,可不是靠人高马大就能打胜仗的,好的武器也很重要。 汉朝军队标配环首刀,采用百炼钢工艺,刀刃硬度达到58HRC,能轻松砍断匈奴骑兵的青铜刀。 同时期欧洲骑士用的是锁子甲,虽然能防劈砍,但箭矢穿透力不足,遇到汉朝蹶张弩就抓瞎了——这玩意儿射程250米,能穿透3厘米厚的木板。 蒙古西征时更绝,骑兵标配复合弓,射程320米,而欧洲骑士用的十字弩射程只有150米,装填还慢,完全被咱的老祖宗溜着打。 战术层面,黄种人更是把谋略玩出了花来。 汉武帝派卫青出塞,采用“骑兵大迂回”战术,绕道匈奴后方断粮道,这在《汉书·卫青传》里写得明明白白。 蒙古西征时更绝,先派轻骑兵远程抛射消耗,等欧洲重骑兵阵型散乱,再出动重骑兵突击。 阿音札鲁特战役中,蒙古骑兵佯装败退,诱使马穆鲁克骑兵追击,然后突然回身齐射,直接把敌军阵型冲垮。 这种战术灵活性,欧洲骑士那套板甲冲锋根本没法比。 而且就战时的后勤保障看,黄种人的优势更大。 咱的老祖宗秦朝就修建了驰道,汉朝从长安到敦煌的烽燧线,粮草运输效率是欧洲封建领主的五倍以上,蒙古军队更绝,每个骑兵配备三匹战马,轮流换乘保持机动性,还能喝马奶充饥,这在《黑鞑事略》里有详细记载。 反观欧洲十字军东征,从巴黎到耶路撒冷,后勤补给线动不动就被截断,士兵经常饿肚子打仗。 我们再看看,欧洲人最引以为傲的坚固城堡,襄阳之战最能说明问题:南宋守军依托城墙坚守六年,蒙古军队调来西域工匠制造回回炮,发射150斤巨石,一炮就把城楼轰塌。 《元史·亦思马因传》记载,这种配重式抛石机射程超过300米,直接让欧洲城堡的防御体系彻底失效。 其实早在汉代,咱老祖宗就发明了床弩,三国时马钧改良的发石车能抛射30斤石头,技术领先欧洲五百年。 根据文德兰达木牍记载,罗马士兵每天要负重20公斤行军40公里,训练强度远超同时期其他军队,但遇到汉朝骑兵还是吃瘪。 因为战术思想实在太落后,罗马方阵讲究正面硬刚,咱汉朝骑兵玩的是机动穿插,根本不在一个维度上。 这么看来,战争从来不是单纯的肌肉较量,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成吉思汗横扫欧亚,黄种人用实际行动证明:在冷兵器时代,战术、装备、后勤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那些迷信体格优势的人,不妨看看《孙子兵法》里那句话:“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这才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真正智慧。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59

评论列表

GG

GG

1
2025-07-23 03:32

肾上腺素上头还能保持理智的种族,你说合不合适战斗吧

柳淮蕊

柳淮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