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荔枝背后,是蝼蚁们的悲歌
看完《长安的荔枝》,那最后贵妃未碰荔枝的镜头,像一根刺扎在我心里,怎么也拔不掉。
影片中,李善德为了完成这“不可能的任务”,跑断了腿、操碎了心。从岭南到长安,四千六百里路,驿站的马匹累倒了一批又一批,驿卒们不眠不休地接力,沿途的百姓被征发徭役,无数家庭支离破碎。为了保鲜荔枝,耗费的钱财如流水一般,这些钱,又都是从百姓的血汗里榨取而来。李善德在这个过程中,见识到了官场的黑暗、人性的丑恶,也感受到了底层百姓生活的艰难。
可当荔枝终于千辛万苦运到长安,杨贵妃的手都伸到盘子上方了,却因为安禄山儿子献舞的消息,指尖一偏就收了回去,全程没碰一颗。不是荔枝不够鲜,也不是她突然戒了口腹之欲,是在她所处的阶层里,这些东西来得太过容易,根本没被放在心上。
在那繁华的长安城里,达官显贵们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他们的一顿饭,可能是普通百姓一年的口粮;他们的一件华服,或许是底层人几年的劳作所得。那些被累死在路上的驿兵,被踏毁的农田,被榨干的百姓,在他们眼里,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存在。皇帝不会问“这荔枝用了多少人力”,贵妃也不会在意背后的代价,他们早已习惯了“想要就有”,忘了每份“拥有”背后都有人在咬牙硬扛。
就像剧中多次出现的驿站场景,一边是驿卒们为了运送荔枝疲于奔命,甚至付出生命;另一边则是权贵们在驿站里悠闲地享受着美酒佳肴。这种鲜明的对比,将阶层之间的巨大差距展现得淋漓尽致。
孩子们看完会说“唐朝要亡了”,这话一点不假。当顶层把底层的血汗当成理所当然的背景板,再繁华的王朝,也早晚会被这种“不在乎”蛀空根基。那些看似轻飘飘的“想要”,背后藏着的是无数看不见的沉重,是一个王朝摇摇欲坠的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