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不冤?”河南,一男子乘坐大巴车前往外地打工,本想着一路顺顺利利,奔赴新的工作岗位,挣点钱改善生活,可谁能料到,在服务区上了趟厕所的工夫,竟被粗心的司机遗落在了服务区!
翻垃圾桶的西装男子,竟是被大巴遗忘的乘客?说出来的确难以置信!
服务区垃圾桶旁,一个穿着不合身西装的男人,正佝偻着身子在里面翻找。他找到半瓶水,拧开盖子就喝;又扒拉出一小块干硬面包,撕掉发霉的边角,塞进嘴里。有人走近,他窘迫地抬头,脸上是汗水和尘土混成的道道污痕。
他时来自河南的务工人员,正要去苏州打工。那天大巴进了服务区,司机高声喊:“十分钟就发车,都抓紧!”他急忙下车解手,出来却只看到空旷车位,大巴早已开走。
手机、行李和仅有的钱都遗落在座位上。他成了孤岛,老家远在天边,打车是痴人说梦。暮色渐沉,腹中饥鸣如鼓,他只能走向那些散发着酸腐气味的垃圾桶。
服务区工作人员发现了他。那身廉价西服,那绝望的眼神,工作人员心里一揪,立刻把他带到员工休息处,递上一杯温水。男子声音发抖地讲完遭遇,工作人员听得直叹气:“您别急,我们帮您想办法!”
可家人号码记不全,联系成了死结。最终工作人员不再犹豫,果断拨通报警电话。
警方接报,迅速行动。几经周折,终于联系上男子的家人。电话那头瞬间炸了锅,家人连夜驱车狂奔。凌晨的服务区灯光下,当憔悴不堪的男子终于看到亲人的脸,泪水混着脸上的污垢流了下来,亲人冲上前,一把抱住他,也红了眼眶。
他的经历在网上引发热议。网友说:“司机喊十分钟,谁掐过表?乘客急司机更急,规矩不能只靠嘴喊。”还有人则叹息:“这大哥连家人电话都记不清,像我家老人,离了手机寸步难行,数字鸿沟太扎心。”还有人质问:“服务区连个临时求助设备都没有?这年头应急充电桩、临时联络点不该是标配?”
这桩看似偶然的“遗忘”,重重击在公共服务薄弱的软肋上。司机一句“十分钟”模糊不清,发车前的清点责任轻易抛却;服务区庞大却冰冷,基础的应急救助设施踪影难觅。
当我们享受便捷交通时,是否想过那些可能被甩在身后的人?司机是否能在踩下油门前多看一眼?服务区能否多一盏应急的灯?乘客能否多记一个号码在心底?
规则的温度、设施的周全、个体的警觉,都是安全网不可或缺的丝线。男子翻找垃圾桶的狼狈身影,是对我们共同疏忽的一记警钟,莫让下一个服务区,再有人被遗忘在无助的暮色里。
坐长途车,您会特意记下司机电话或车牌吗?欢迎留言分享您的经历。
消息来源:大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