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要砸锅卖铁造高铁!越南民众:不用砸锅卖铁,如果我们是中国的一个省早就通高铁了,10年前就能坐上时速350高铁了,中国现在县城都通高铁了! 这句话最近在越南网络上火了。说的人语气调侃,但背后藏着一股真实的焦虑。高铁梦,越南人做了二十多年,路线画过无数次,预算翻过好几轮,到今天终于落地,但代价不小。676亿美元,政府的原话是:可能真的要砸锅卖铁。 很多人不信。有人掐指一算,越南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大几百亿美元,要靠自己修高铁?还全长1500多公里、时速350的那种?怎么看都像是“做梦”。而更扎心的,是一边看中国把高铁修进县城、接进大山,一边还得琢磨贷款、拆迁、预算平衡这些头疼问题。于是那句话传开了——要是我们是中国的一个省,早十年就通高铁了。 可越南的高铁梦,真不是这两年才有的。 从头说起,早在二十多年前,越南政府就想搞条“南北快速铁路”,连通河内和胡志明,全长一千五百多公里。当时计划就很宏大,要搞350公里时速的高速列车,请日本JICA做可行性报告,还请专家画图、建模、测地形。但问题也来了——造价太高。当时评估的总投资,是330亿美元,对一个还在大力发展中的国家来说,这是天文数字。 项目被国会否了,理由就一个:负担不起。 之后的十几年,这条高铁计划一直像个影子,在政府交通部的文件夹里反复出现、反复消失。时不时有部长出来说一句“我们考虑重启”,但也仅限于“考虑”。 直到最近几年,形势变了。 疫情后经济压力上升,基础建设成了刺激内需的抓手。中国的高铁建设成就也开始成为东南亚国家的对照组,老挝都修上中老铁路了,印尼的雅万高铁也开通了,越南再不动就彻底落后。于是2023年起,越南政府正式启动重启评估程序,这次不止日本,还向中国抛出了橄榄枝。 到了2024年,国会终于批准了这项676亿美元的巨型计划。设计速度不变,依旧350公里每小时,路线基本维持原案,从北部的河内一路贯穿中部、南部,到胡志明市。全程设立20多个车站,中部段最复杂,山地密集,隧道比重高,施工难度大。 问题又来了,这笔钱从哪儿出? 越南政府打算采取混合融资——国家出一部分,国际贷款一部分,再动员本国私营企业参与。于是,国内钢铁巨头Hoa Phat、整车制造商THACO,以及房地产和新能源巨头Vingroup旗下的Vinspeed全被拉进来。这几家企业各有背景,技术实力不一,但都具备一点——有钱,有野心。 越南总理亲自出面约见这些企业负责人,鼓励他们参建高铁。有人负责钢轨,有人负责车厢,还有人研究线路基建。但企业也有顾虑。毕竟这种项目周期长、回报慢,纯靠企业投资几乎没可能。于是政府开口了:可以给无息贷款,可以给予土地资源、减税支持,还可以通过PPP模式保障基本回报。 到了2025年春,项目逐步清晰。第一阶段将从河内到荣市(Nghe An)段先行开工,2027年开建,争取2032年前通车。整个项目预计2045年前贯通全国,时间线长达20年。与此同时,越南还主动联系中国,希望提供建设经验、技术支持,甚至成套设备出口。中方回应积极,双方团队已就线路标准、设备规范、信号系统等进行多轮技术交流。 在这个节骨眼上,舆论突然炸了。 “砸锅卖铁修高铁”的说法最早出现在社交媒体上,一开始只是调侃,但很快火遍全网。民众的焦虑不仅是钱,而是效率、速度、现实感——20年?还不如等中国修一条昆明到西贡的跨国线直接接过来。于是话风变成:“如果我们是中国一个省,县城都早通高铁了。” 评论区里,越南网友晒出中国的高铁密度图、动车票价、县级站点照片,一边羡慕,一边讽刺政府效率。有网友甚至建议:引入中国团队全权承包,一次性干到底,别再讨论二十年规划了。 政府也不是没听见这些声音。 在6月27日的国会会议上,交通部长亲自解释项目结构,提出用PPP机制解决“砸锅卖铁”的风险。根据新授权,未来可以吸引更多外国资本参与,包括亚洲开发银行、亚投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也表示愿意提供部分融资。 但舆论风向并未转好。 有人质疑:融资机制再多,也绕不开拆迁、招标、质量监管这些老问题。如果每一步都拖拖拉拉,高铁就永远只是一个“远景愿景”。也有人担心,一旦建设周期过长,技术过时、设备老化、成本失控都会成为现实麻烦。 高铁的意义,不只是一条铁轨,而是一个国家发展能力的象征。 如今,这条“烧钱级工程”终于起步,越南也终于迈出了实质性一步。但这场马拉松注定不会轻松。20年规划时间、庞大资金需求、复杂利益纠葛,每一步都充满不确定。 那句调侃的话听着轻松:“我们要是中国的一个省就好了。” 但真正能决定这条高铁命运的,不是这句自嘲,而是越南接下来能不能真正顶住压力、理顺机制、加快效率。砸锅卖铁也好,全民众筹也罢,终点终究不会因愿望而自动抵达。 而高铁,能不能开上,最终拼的是一国之能。
越南要砸锅卖铁造高铁!越南民众:不用砸锅卖铁,如果我们是中国的一个省早就通高铁了
古往剖析所
2025-07-22 16:28: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