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尼日尔竟敢对中国亮刀子?这个曾被中国视为患难兄弟的国家,突然撕破脸皮,驱逐中石油高管,冻结炼油厂,吊销酒店执照。曾经携手十年的铁杆好友,转身成了捅刀的白眼狼。 尼日尔和中国石油合作从2008年启动,中国国家石油公司投入约50亿美元,开发阿加德姆油田,建起津德尔炼油厂和管道系统。 双方一度关系紧密,中国提供资金和技术,尼日尔视之为可靠伙伴。但2025年3月,局势急转。石油部长萨哈比·乌马鲁召见中方高管,指出薪资不平等问题:中方员工平均月薪8678美元,本地员工仅1200美元。 这违反了本地内容法规,该法规旨在优先使用本地劳动力和服务。部长列出证据,坚持这是歧视行为。 次日,军政府下达驱逐令,三名高管——分别来自中国国家石油公司、西非石油管道公司和津德尔炼油厂——被要求48小时内离境。 同时,索卢克斯国际酒店的执照被吊销,这家酒店由中资建造,政府指责其行政违规和对本地员工的区别对待。炼油厂也被冻结运营,理由包括税务问题和经营不公。 银行账户封锁,设备停摆。这些措施导致全国燃料短缺,民众加油排长队,医院手术延误。你觉得,这真的是为了公平,还是借口抢占资源? 军政府声称是为国家利益,但实际让普通人遭罪。恰尼公开表示,外国企业必须遵守本地规则。这场冲突暴露了合作中的痛点:一方想互利共赢,另一方突然强调主权。 想想,如果不守契约,长期伙伴关系还能维持吗?或许这提醒我们,国际投资光有钱和技术不够,还得防着政治变数。 事件后,中国方面选择冻结相关账户,启动国际仲裁,避免直接对抗。外交部呼吁通过对话解决,强调互利原则。 尼日尔政府继续施压,2025年5月下令终止工作超过四年的外籍合同,针对数百名中国员工。中国国家石油公司要求偿还4亿美元预付款,外加利息约5.3亿美元,双方通过信函和会议协商。 燃料短缺加剧,尼日尔从尼日利亚求助,但供应仍不稳。恰尼政府宣称取得石油控制胜利,强调主权独立。尽管经济压力增大,他维持统治,调整内阁,任命忠诚军官,加强军队控制。 国际社会观察中,尼日尔面临制裁风险,但恰尼推动与俄罗斯合作,接收军事援助。到2025年7月,他继续担任过渡总统,讨论经济恢复计划。你如何看待这种结局?是短期获利,还是长远隐患? 中国用法律手段维护权益,给海外企业上了课:合作需有底线。尼日尔耍无赖,导致民众生活艰难,这不就是自食其果?想想,那些赖债的国家,有几个没陷入困境?或许诚信才是国际合作的根基,没有它,利益再大也白搭。
难以置信匈牙利外长刚刚宣布了!7月21日,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突然宣布,匈牙
【6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