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些新势力在互联网营销上的情况,总体而言相较1、2个月以前,还是有不少变

善朴看科技 2025-07-22 15:09:10

最近看了一些新势力在互联网营销上的情况,总体而言相较1、2个月以前,还是有不少变化的,甚至有些品牌出现了颠覆性变化。

其中小米变化最小,仍然保持着自己的节奏,各种事件或是舆论基本没影响。基本内容全是按自己品牌发展的顺序节奏来的,比如8月大量交车,内容会从官方角度变成路人视角,8-10月非准现车主话题会变很多,小米只要看着就行了,有好的内容转发转发。并且7月提车的和博主有关的人,也都会在8月发很多自己的分享,这种自然流量和内容产出还是很猛的。

理想营销上的变化还是有的,只不过还没有定型,可能还在摸索什么方式更适合自己的品牌,相对来说算是偏温和营销多一些。

长城的营销方式变得更“亲民”了,老板频繁互动的加持下,在互联网的声量也是有了起色。只不过传播范围和深度,还有待加强,但整体是偏好的发展。

小鹏的营销最近比较淡,存在感相较前1、2个月比较弱,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在数码和车圈,最怕的不是负面多,最怕的是有了负面都没人说,存在感的变淡其实对销量是有影响的。

比亚迪的营销这2个月也变的少了很多,可能是因为没有强势车型的缘故,话题和KOL往外扩的东西都很少,不过体量巨大根本也无所谓,不会影响销量。 我还挺看好腾势Z9 GT的,但似乎他们没有把这个系列运营好,或是说营销好。在互联网和线下的普及程度还不够高。前几天在楼下看到一辆,结果发现周围的人根本不知道是什么品牌,这个很麻烦,品牌普及和露出的效果必须要加强了。方程豹反而比腾势的品牌普及度高了很多,包括之前那个“谍战”电视剧的植入,都让这个品牌被认识的概率变多了。

BBA中,有一家口碑变化比较多,如某些管理层在网上的不当发言,直播间穿的很凉快的主播,全是拉低品牌形象和口碑的例子。其它两个品牌都开始了自己新时代的变革,1、2年内必然会有明显起色,人家可是跟着汽车历史走过来的品牌,不可能随便倒下,新能源时代虽然他们变的慢了点,但早晚也会变过来的。

日韩汽车基本已经淡出消费者视野了,除了那些还在以便宜为卖点的车型以外,基本上超过20万以上,大部分都会选择国产车或BBA,这也是大势所趋。

还有些品牌一直在消耗自己的口碑(这里就不点名了),在互联网上胡乱对比和碰瓷,这种行为对品牌的声誉耗损极大,并且吃这一套营销的人,也会成为他们家极端车主或粉丝,这很不好。KOL在那迎合是因为可以挣钱,明天品牌倒闭了,他可以去下一家,反正品牌又不是他们的,所以他们根本不爱护品牌的羽毛,死就死了,他们再去拍下一家马屁就可以了。(去年有一家类似的品牌,现在口碑非常差,销量也不行了,这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如不引以为戒,后果很严重。)

还有些品牌的“范围”推广也变缓了,之前咱们可以发现,他们只要发了一款新车,就会有海量出现转发和提高档次的微博,这个月也明显少了很多,这应该是阶段性调整,后面不会变的,还会继续这种方式。因为当一个品牌自身产品话题比较少的时候,就需要加大范围传播来解决这个问题。相比小米这种自带话题的品牌,确实麻烦很多,流量得用钱换。

经过微博几轮封杀和禁言事件之后,微博的整体氛围算是有了一个比较小的缓和,不过你们也别高兴太早,这并不是说他们都和谐了,他们只是转移到了其它平台而已。

目前看来,车企们还是太过于依赖公关公司给的方案了,并没有自己的想法。或者说,公司“拍板”营销方案的人,还是太过于古板,在公关公司方案竞标的对比阶段,太看重性价比了,老想着用最少的钱,换最多的无效露出或话题(做秀给大领导看的嫌疑更大),并没有考虑到对口碑或品牌整体的提升。

最后通过这些微博的事件,你们也应该能看出来了,有些博主一直被评论区给捧成了某些品牌的明星,你去骂友商的时候,他们出来夸你,帮你助威,当你被禁言了之后,他们会立刻和你切割关系,生怕被影响到。 这种人大家要远离,这些人就是生活中会拉偏架的混D,这些人就是天天教唆闺蜜离婚的畜生,如果你不想被他们坑害,就早点远离这些人。

听劝就是少吃亏的关键,如果你不听,还天天被评论区的“奉承”捧着,以为你就是品牌的神,你就等“死”吧。

0 阅读:0
善朴看科技

善朴看科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