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府这下要睡不着觉了:他们最不希望的事,中国还是做了!

春秋谈国际说 2025-07-21 16:22:36

2025年7月19日,在西藏林芝市米林水电站坝址,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郑重宣布: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这一总投资高达1.2万亿元的超级工程,计划建设5座梯级电站,装机容量达6000万千瓦,年发电量3000亿千瓦时,相当于3个三峡水电站的发电规模!

这项工程的衍生价值,远超众人想象。工程建成后,可替代9000万吨标准煤的火电站,每年减排二氧化碳3亿吨,直接推动中国能源自给率提升3个百分点。西藏自治区每年也将因此获得超200亿元的财政收入。

从技术层面看,工程难度极大,需在50公里隧洞中穿越12条活动断裂带。为此,中国专门研发了大量新型建筑技术,这些技术成果未来还将应用于我国西南地区的铁路建设等重大项目。

雅鲁藏布江水电站开工的消息一经传出,印度媒体瞬间炸开了锅,集体陷入焦虑。要知道,雅鲁藏布江流出中国后,就成了印度的“生命线”——布拉马普特拉河。这条河为印度东北部提供了约15%的水资源,灌溉着当地84%的耕地。消息传出后,印度外交部急忙宣称将“持续监督工程影响”,部分印度网民更是在社交媒体上叫嚣“炸毁大坝”。

印度人如此担忧,其实不难理解,毕竟他们自己心术不正,便把别人也想得和他们一样坏。在印度,水资源和水坝常被当作武器。凭借处于印度河上游的地理优势,印度没少折腾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2025年5月,印度水资源部长公然宣称“不让一滴水流进巴基斯坦”,致使巴基斯坦70%的农田灌溉陷入瘫痪,雨季又突然泄洪引发洪灾。早在1975年,印度修建法拉卡水坝,就造成了孟加拉国大面积干旱。

不过,中国可不是印度。我们只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绝不会将其当作武器。雅鲁藏布江工程采用“径流式发电”模式,没有大型蓄水库,90%的设施隐藏于地下隧洞,水流最终全部回归河道,对下游水量的影响不足2%。中国还通过多重措施化解争议,工程配套的智能调控系统可保障下游每秒5000立方米的生态基流,并建立了跨境水文数据共享机制。实际运行后,水库“雨季蓄洪、旱期放水”的功能,可使印度阿萨姆邦年均洪灾损失减少40%,相当于挽回15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中方还提议参考澜湄合作模式,与印度建立联合调度机制。

然而,印度官方虽保持沉默,印度媒体却选择性忽视这些方案,大肆炒作“中国在边境20公里处埋设水炸弹”的地缘威胁,很难不让人怀疑这是印度政府在背后授意。

印度的这种“焦虑反应”,本质上是一种战略选择。若选择合作,印度可依托中国水电的调节功能稳定农业灌溉,甚至进口低价绿电缓解缺电危机。若坚持对抗,则要付出双重代价:既要耗资百亿美元升级水利设施,应对那“臆想中的断水”,又要承受南亚国家加速接入中国电网带来的地缘孤立。

目前来看,印度选择后者的可能性很大。毕竟,尽管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水武器化不符合中方利益”,但这帮以己度人的家伙根本不信。

0 阅读:1161

猜你喜欢

春秋谈国际说

春秋谈国际说

国际新闻发烧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