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外国总理,来中国干什么?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访华,刚到上海,就发表了如下

经略简料 2025-07-21 12:08:25

这样的外国总理,来中国干什么?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访华,刚到上海,就发表了如下言论:澳大利亚不支持任何一方对台采取单方面行动,也不支持台岛现状发生任何变化……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此次访华本满怀期望,岂料开局却出人意料。 他刚踏上上海的土地,一句看似中立的表态,就给原本聚焦于经贸的议程蒙上了一层阴影。 他表示:“澳大利亚不会支持任何一方针对台湾的单边行径,亦不会改变台湾现有的状况。” 这番话,几乎是去年七国集团峰会公报措辞的翻版,也与“五眼联盟”在台海问题上的立场高度一致。 谁知这套说辞从一位正带着商界高管、寻求经济合作的澳大利亚领导人嘴里说出,立刻让此行的目的变得模糊起来:他究竟是来谈合作的,还是带着别的“任务”? 这样的开场,恰好投射出澳大利亚当下尴尬的战略处境。 它仿佛被夹在两个巨大的引力场之间:一边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另一边是难以摆脱的盟友承诺。 毕竟中国是澳大利亚经济的绝对支柱。 两个国家的年贸易额高达数千亿澳币,而去年则达到2,200亿。 澳大利亚有四分之一以上的产品是出口到中国,如果没有中国市场,它的经济将会受到严重的打击。 举个例子,澳大利亚有超过半数的铁矿石销往中国,为我国巨大的基础设施提供了支持;他们的牛奶,牛肉,红葡萄酒以及农产品,长期以来都是中国人喜爱的商品。 甚至,澳大利亚的大学也高度依赖中国留学生贡献的学费。 这些实打实的贸易,直接关系到无数澳大利亚普通人的饭碗和企业的利润。 然而,故事还有另一面。澳大利亚和美国以及它的盟国有一种深厚的战略羁绊。 作为“五眼联盟”的重要成员,澳大利亚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时常选择与盟友保持一致。 他们曾在香港问题上发表联合声明,如今又试图将同样的套路搬到台湾问题上。 澳大利亚的战舰也经常出没于南海,这明显与美国为遏制中国而制定的“印太战略”相一致。 这种对美国军事保护和政治支持的依赖,使得澳大利亚在做决策时,不得不反复掂量华盛顿的脸色,甚至要为美国在本国驻军买单。 但对于中国来说,台湾问题绝不是一条可以用来讨价还价的外交语言,它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事实已获世界各国广泛认可,此乃一个中国原则。 这一原则不容置疑,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之一,体现了中国主权的完整性。 中国外交部已经多次重申,台湾问题是中美两国之间最重要的一条底线,也是最重要的一条。 我们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来处理台湾问题,这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情,与外界无关。 所以澳大利亚一边深度依赖中国市场,一边又在台湾问题上“递刀子”,声称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这种做法无异于干涉中国内政,是一种典型的两面派行为。 它口头上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实际表态中却暗含着阻止中国以自己的方式实现统一的意图。 进一步看,澳大利亚的这番表态也显得有些不自量力。 它的GDP总量尚不及中国一个广东省,军事实力也远未进入世界前十,其最大的军舰甚至还在使用美国淘汰的陈旧雷达系统。 就这样的实力,却要在台海问题上说三道四,难道不是被盟友的承诺冲昏了头脑? 更具讽刺的是,当美国前众议长佩洛西窜台、美军舰机频繁穿越台湾海峡时,这些行为无疑是在“改变现状”,可澳大利亚当时却选择了沉默。 如今突然发声,不过是在中美博弈中向盟友递上“投名状”罢了。 那么这种“踩红线”的行为,最终会给澳大利亚带来什么? 中国的立场一向很清楚:强烈反对外来力量对中国内部事务的干预,同时也呼吁澳大利亚方面真正尊重中国的主权,不要玩文字游戏。 中国也从来没有缺少应对挑战的手段。 尽管澳大利亚龙虾的进口限制业已解除,但其出口量较巅峰时期依旧锐减60%。 它的葡萄酒想重返中国市场,靠的是诚意与行动,而非几句漂亮话。 此外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清单和随时可调整的大麦关税,都是悬在头上的利剑。 从军事角度讲,中国东风导弹的射程很远了,而澳大利亚达尔文港距南海只有几千公里远。 说到底,如果澳大利亚继续在台湾问题上含糊其辞,盲目追随美国,那么中澳关系便很难取得实质性突破,甚至可能重蹈前几年莫里森政府时期关系降至冰点的覆辙。 自阿尔巴尼斯执政以来,其为修复两国关系所付出的努力有目共睹,且已斩获了一定的成果。 但这次的不当言论,无疑阻碍了未来更多合作的可能。 失去了中国这个庞大市场,澳大利亚的经济必然会“肉疼”。 在大国博弈中,卒子的命运常常不能自主。 澳大利亚要明白,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底线,唯有表现出真诚和尊敬,才能保证中澳关系平稳发展。 否则它是否会像当年因核潜艇合同而被盟友牺牲的法国一样,沦为一枚随时可被抛弃的棋子呢? 这个问题,值得堪培拉深思。

0 阅读:1
经略简料

经略简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