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月28日,志愿军战士潘天炎因为生理需要去附近的草丛解决,回来后却意外发现阵地上空无一人,这时美军展开冲锋,在这个寒冷的朝鲜战场,19岁的潘天炎创造了一段战争传奇。
主要信源:(华中师范大学——潘天炎:只身战群敌,电波里的孤胆英雄;澎湃新闻——【忆党史颂党恩跟党走 做党的好女儿】走近战斗英雄潘天炎)
1951年朝鲜汉江南岸的鼎盖山上,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18岁的志愿军战士潘天炎独自一人守在高地上,连续打退了美军十次进攻。
这个湖北农家小伙当时并不知道,自己的举动即将成为朝鲜战场上的传奇。
潘天炎出身很苦。
1932年他在湖北农村出生,家里穷得叮当响。
私塾只上了一年就回家种地。
抗战爆发后更惨。
日本兵把他父亲抓去修铁路,老人家不肯替日本人卖命,竟被活活打死。
母亲听到消息就病倒了,半年后也撒手人寰。
16岁的潘天炎和哥哥成了孤儿,瘦弱的他经常饿得头晕眼花。
1949年国民党军队抓壮丁,潘天炎被强行拉走带到湖南。
解放军解放湖南后,38军把他救了出来。
那时他拼命想参军,军长看他长得跟豆芽菜似的直摆手:“娃娃,等满18岁身子骨硬实了再来。”
潘天炎不死心,部队走到哪他就跟到哪,挑水劈柴什么都干。
这股倔劲终于感动了军长,破例收他进了112师334团6连9班。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38军改编成志愿军开赴朝鲜。
不巧潘天炎正生病住院,名单里没他。
他在病床上听见消息,掀开被子就往营部跑。
营长看着这个发烧还满脸通红的病号直犯愁,可架不住他软磨硬泡,最后点着头同意了。
潘天炎就是这样拖着病体跨过了鸭绿江。
朝鲜的冬天冷得邪乎,志愿军的补给线被美军飞机炸得七零八落。
汉江南岸的鼎盖山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美军为了拿下这个山头,飞机大炮轮番上阵,把阵地炸得满目疮痍。
38军334团6连坚守五天五夜,粮食吃光了,子弹也快打没了。
最要命的是补给线被切断,山上连口水都喝不上。
二月的一天,上级命令6连暂时撤往主阵地。
战士们互相搀扶着往山下走,突然副班长发现潘天炎不见了。
原来这小子闹肚子,正蹲在战壕里解决。
等提着裤子出来一看,阵地上空荡荡的只剩下满地弹壳。
潘天炎心里咯噔一下,冷汗顺着脖子往下淌。就在这时,山脚下冒出十几个美军钢盔。
潘天炎朝地上吐掉嘴里的草根:“怕个球!大不了死在这儿!”
他猫腰钻进战壕,看见敌人探头探脑往上摸,猛然甩出手榴弹,扯着嗓子学班长的声音喊:“敌人上来了!给我打!”
轰隆一声炸倒三四个美国兵,剩下的连滚带爬退了回去。
藏在草垛里的潘天炎咧嘴笑了,美军还以为山上埋伏着重兵呢。
趁着敌人退却的空当,瘦小的身影在阵地上窜来窜去。
翻遍每个战壕角落,还真让他凑出六颗手榴弹和三百多发子弹。
他把捡来的枪分别架在东头和西头战壕,自己猫腰在中间穿梭。
美国兵刚露头,这边“哒哒哒”打几枪,那边“砰砰砰”又响起来。
美军被这“立体火力”搞蒙了,两次进攻都稀里糊涂退了兵。
第六次进攻时出了新花样。
六个美国兵偷偷往山后绕,想摸上来包抄。
潘天炎看在眼里,故意冲着空气喊:“注意侧面!准备手榴弹!”
美军听不懂中文,但机枪立即朝发声处扫射。
潘天炎早顺着交通壕绕到敌人身后,两颗手榴弹甩过去报销了偷袭小队。
当第九次打退敌人后,美军指挥官终于琢磨过味来。
第十次进攻调来了一个整排,山下的重机枪把战壕打得尘土飞扬。
此时潘天炎只剩三颗手榴弹,他咬开盖子攥在手里,准备和敌人同归于尽。
千钧一发之际,山下突然响起熟悉的军号声,增援部队赶到了!
战友们冲上山时,看见这个浑身硝烟的小战士握着冒烟的手榴弹,咧着嘴又哭又笑。
战后清查战场,光他布设的手榴弹连环阵就炸死十五个美国兵。
这个入伍才两年的新兵,硬是用命保住了关键阵地。
38军把他的事编成快板书,文工团排成话剧《孤胆英雄》演遍前线。
这个放牛娃出身的战士,回国后默默转业到湖北荆州邮电局工作。
有次单位联欢会,年轻人起哄要他讲打仗的事。
他红着脸搓着手:“有啥好讲的嘛,当时就想着不能放鬼子过去,不然他们打过了鸭绿江,咱爹妈还得遭罪。”
1972年病逝时,枕下还压着那枚朝鲜发的军功章。
现在去鼎盖山战场遗址,还能看到刻着“潘天炎高地”的纪念碑。
当地老人说,春天满山金达莱开花时特别好看,像极了当年那个少年帽檐上被战火映红的红星。
沧海月明
自古英雄出少年![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