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首张高清照背后:欧美长期严密封锁中国科学家已经重大突破】2021年,“天

科学制造的力量 2025-07-21 11:36:17

【火星首张高清照背后:欧美长期严密封锁 中国科学家已经重大突破】2021年,“天问一号”探测器在距火星220万公里处拍摄下火星的首张高清“肖像”。

很少有人知道,记录这历史性瞬间的“眼睛”,它真正的名字是——离轴三反光学系统。

据央视报道,此前,这项核心技术长期被欧美国家列入“禁止出口”清单,实施严密的技术封锁。

如今,我国的科学家们已突破重重壁垒,使其成为我国空间探索任务中不可或缺的“标准配置”。

传统天文望远镜通常由物镜(折射式望远镜为透镜,反射式望远镜为凹抛物面主镜)和目镜(凸透镜)组成。

这种设计的成像原理是遥远天体的微弱光线首先被大口径物镜收集并汇聚,随后在折射望远镜中,透镜折射光线在焦平面形成实像;反射望远镜则利用凹面主镜反射汇聚光线。

最终,位于焦平面后方的目镜如同放大镜,将此实像再次放大形成供人眼观察的虚像,实现目标的视角增大和亮度提升。

然而,这种同轴系统有个先天缺陷——次镜和支架会挡住部分入射光线,就像用带黑点的眼镜看世界。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的科学家们制造出离轴三反光学系统,巧妙地将三个反射镜进行离轴排布,打破传统的光学元件从前到后依次排列的传统布局,将部分反射镜安排在光轴之外,能够彻底消除中心遮挡,让每一束光线都畅通无阻地到达“视网膜”。

离轴三反光学系统自由曲面反射镜的制造曾被称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三片非球面镜不仅形状各异,装调时更要控制18个自由度,其难度相当于蒙眼把三块异形积木悬空拼成一座桥。欧美突破该技术后立即进行技术封锁,中国团队只能白手起家。

团队历时十余年,终于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大口径非球面数控加工设备,有效打破了国外的设备禁运和技术封锁。

0 阅读:3
科学制造的力量

科学制造的力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