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多瓦尔在印度理工学院演讲时说,中国花了3000亿美元研发5G,可是印度只花了大约两年半就实现了。 印度国防部长阿吉特·多瓦尔这一说法乍一听确实颇为惊人。 尤其是在印度理工学院的讲台上,这番论断被当作印度自信崛起的宣言,掷地有声。 不过5G的“实现”,真的可以如此轻描淡写吗? 要掰扯清楚这件事,首先得看懂5G到底是什么。 它远不是给4G网络打个补丁,而是一套从基础研究、芯片设计、设备制造到网络部署和商业应用的完整技术体系。 中国对此的长期投资,弥补了2 G的缺失,3 G的跟随,4 G的追赶,终于获得了与全球并驾齐驱,乃至部分领先的位置。 多瓦尔所说的3000亿美元,不只是用于建设5 G网络,更多的是用于技术创新,以及相关标准的制定。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公司才能拿到世界上30%的5 G标准必要专利,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是由大量的工程师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5 G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条护城河。 华为、中兴等通信巨头在全球已是第一梯队,许多国家即使心有不甘,采购设备时也绕不开中国方案。 中国5 G在工业、矿山、港口等众多实际应用领域得到了充分的检验。 那么印度那边的两年半,又是什么光景呢? 印度官方宣称,5G商用将推迟至2022年10月。 其主要做法是引进技术、采购设备,对部分核心城市进行信号覆盖。 细看他们的设备清单就会发现,不少关键部件依然来自中国。 即便打着“印度制造”的旗号,国内企业也仅仅从事一些诸如简单装配、包装之类的工作。 芯片用的是高通的,系统是安卓改的,核心网则依赖诺基亚、爱立信等西方公司的方案。 这种模式更像是一次“攒机式”部署,然后便对外宣告“我们也有5G了”。 数据对比往往更直接。 目前,中国的5G基站数量已突破300万座,信号覆盖了所有地级市城区,并向乡镇和农村延伸。 而印度的基站数量还不足50万座,七成人口所在的广大农村地区,网络信号依旧很不稳定。 速度方面也存在着差异,中国的5 G网络的平均下载速度一直保持在300 Mbps,而印度的下载速度只有200 Mbps。 至于用户规模,中国5G用户早已超过8亿,印度才刚刚过亿。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无形的根基。 中国的光纤网络覆盖率超过八成,而印度还不到三成。一个连全国电网都未能完全建成的国家,如何稳定支撑5G这种高耗能网络的运行? 去年新德里一场大雨就让机场瘫痪六小时,这种基础能力,很难不让人对其网络的可靠性打上问号。 进一步看,印度许多电信运营商本就负债累累,顶着巨额债务扩建网络,难度可想而知。 他们还试图“自力更生”,把华为和中兴公司这样的中国公司拒之门外,这是出于安全考虑。 然而,有些运营商在换了新的设备之后,却出现了网络兼容、稳定等问题,导致用户体验大打折扣。 正如一位班加罗尔的程序员抱怨的:“5G信号时好时坏,看个视频卡得像PPT。” 技术自主,从来不只看能不能用,更要看出了问题能不能修,关键时刻会不会被人卡住脖子。 说到底,科技发展没有捷径。 通信技术本质上是个“积累活儿”,没有在3G、4G时代打好地基、攒够专利,5G这栋摩天大楼就建不牢。 真正的技术力量,永远都不会在背后说出来,而是来自于市场,来自于国际标准,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 多瓦尔这番提振士气的讲话,究竟是讲给国内民众和投资人听的,还是着眼于未来的选票? 5G不是面子工程,它考验的是一个国家工业体系、科研实力和基础设施的综合底色。 面对这些根本性的差距,印度是会继续沉浸在“两年半超车”的叙事中,还是会选择扎扎实实地去弥补短板,恐怕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多瓦尔在印度理工学院演讲时说,中国花了3000亿美元研发
经略简料
2025-07-21 11:08:28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