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40人步兵班,14天内打得只剩下3人!给解放军提供一手教训。 战场损失之大令人震惊,无人机对步兵分队的杀伤由此可见一斑,俄乌战争是最深刻的战场教科书,为解放军提供一手教训。 俄乌战场上,无人机早已不是辅助角色,而是实实在在的“战场主角”。乌军每天出动2000到3000架次无人机,其中一半以上直接扑向俄军地面部队。 这些造价不过几千美元的“空中幽灵”,搭载着迫击炮弹、反坦克导弹甚至燃烧瓶,像一群嗅觉灵敏的秃鹫,专门盯着俄军的步兵集群和装甲车辆。 俄军第29集团军近卫第36摩托化步兵旅的遭遇堪称经典案例:2024年3月,该旅200多名官兵在特鲁迪夫斯克村开阔地列队听训时,被乌军无人机抓了个正着,随后海马斯火箭炮呼啸而至,当场报销3个步兵连。 数据不会说谎。西方情报机构披露,俄乌双方70%到80%的伤亡都拜无人机所赐。 俄军一个40人的步兵排,在无人机的持续“点名”下,平均每小时就要损失1.2人,这种伤亡速度比二战时期的堑壕战快了整整十倍。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无人机的杀伤效率达到了惊人的1:1——只要被盯上,几乎难逃一劫。 相比之下,二战时需要30到50发炮弹才能打死一个人,如今无人机让战场彻底变成了“零容错”的死亡游戏。 俄军的惨重损失,暴露出传统步兵战术在无人机时代的严重脱节。那些习惯了“大纵深突击”的俄军指挥官,还没搞清楚状况就被无人机教做人。 2024年10月,俄军一个步兵排搭乘三辆装甲车发起突击,结果打头的战车刚露头就被乌军无人机炸成火球,后面的车辆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第二架无人机精准命中。 整个过程不到三分钟,一个排的兵力瞬间灰飞烟灭。这种“装甲棺材”的惨剧,在扎波罗热、巴赫穆特等前线反复上演,俄军的“钢铁洪流”在无人机面前,变成了任人宰割的“钢铁靶子”。 而解放军从这场战争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无人机的恐怖杀伤力,更是现代战争形态的彻底变革。 为了避免重蹈俄军覆辙,解放军早已开始未雨绸缪。在东南沿海的某次演习中,一支合成步兵班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10名战士依托猛士突击战车,配合3架无人机和1台无人战车,在复杂地形中快速穿插。 当模拟“敌方”无人机来袭时,战士们迅速展开电磁干扰枪,在1.5公里外切断了无人机的操控信号。 与此同时,单兵网绳发射器射出的捕网,像一张大蜘蛛网般罩住了漏网之鱼。这种“软硬结合”的反制手段,让无人机的“空中优势”瞬间化为乌有。 但解放军步兵班的编制革新更值得关注。新型合成步兵班采用“新三三制”,9名战士分为三个战斗小组,每组配备无人机操作员、精确射手和反装甲火力手。 当然,解放军的应对措施远不止于此。红旗-17A防空系统的快速部署,让野战部队拥有了“移动防空伞”;单兵便携式激光武器的列装,更是为步兵提供了“指哪打哪”的反无人机利器。 在西北某训练基地,一支侦察连甚至用改装的农用无人机组成蜂群,对“敌方”指挥中心发动饱和攻击。 这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战术创新,让所有人看到了解放军在无人机领域的深厚底蕴。
俄军40人步兵班,14天内打得只剩下3人!给解放军提供一手教训。 战场损失之
如果我还在
2025-07-21 09:43:30
0
阅读:146
用户10xxx99
别瞎操心,不想想无人机谁家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