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越接近标准越好吗?这3类人,血压偏高是好事,不用太焦虑 很多时候在医生看在很稀疏平常,很简单的一个“常识”,没想到却能对患者造成如此大的困扰。比如血压到底控制在多少是最好的。 其实从中医来看,血压就像 “气血运行的压力表”,数字高低不重要,关键是气血是否 “既有力又通畅”。有些人体质特殊,血压稍高反而是身体的 “智慧调节”,盲目追求 “标准数字” 反而可能伤了气血。 第一类是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 中医讲 “人老气血衰”,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就像用久的水管会慢慢变脆、弹性减弱,气血运行的阻力自然增加。这时候血压稍高(比如 150/90 左右),是身体为了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供血的 “无奈之举”。 就像老水泵抽水,管道变窄了,只能加大压力才能把水送到位。如果强行把血压降到 130/80,反而可能让大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记忆力下降,甚至增加脑梗风险。见过一位 70 岁老人,硬把血压降到 120,结果走路像踩棉花,调回 140 后反而精神了 —— 这就是身体在告诉你:“这个血压对我来说刚好。” 第二类是虚寒体质的人。 这类人平时总手脚凉、怕冷,穿得比别人多,舌苔白腻。中医认为他们 “阳气不足”,气血就像冬天的河水,流动得又慢又沉。身体为了让气血能流到手脚末梢,会悄悄把血压调高一点,就像给河水加个小堤坝,提高水位好让水流得远些。 如果这时候逼着血压降下来,阳气更虚,气血更沉,手脚会更凉,甚至出现心慌、乏力。有个患者手脚凉了十年,血压 140/90,降压后直接降到 120,结果整天觉得累,调回 135 后反而手脚暖和了 —— 这不是血压没控制好,而是身体需要这股 “劲儿”。 第三类是长期气血瘀滞的人。 比如总低头看手机的上班族、爱生气的急脾气,颈肩僵硬、血脉不通是常态。气血瘀在脖子、脑袋里,就像水管堵了一截,身体会自动加大压力冲开瘀堵,这时候血压稍高是在 “自救”。就像家里水管堵了,热水器会自动升压排水。 如果盲目降压,瘀堵更难通,反而会让头晕、头胀加重。见过一位颈椎病患者,血压 150 时脖子不疼,降到 130 后反而脖子僵硬、头晕 —— 这就是血压帮着通瘀时被 “泼了冷水”。 当然,这里的 “血压偏高” 有个前提:没有头晕、心慌、头痛等不适。如果有症状,不是要硬扛,而是要调气血 —— 老年人补气血防血管老化,虚寒者温阳气助气血流动,瘀滞者通经络解堵塞。就像给老水管除锈、保暖、疏通,而不是一味关小阀门。 说到底,血压数字只是个参考,身体的感受才是 “金标准”。这三类人别被 “标准值” 吓住,只要气血通畅、没不舒服,稍高一点反而是身体在 “好好工作”—— 读懂身体的信号,比盯着数字焦虑更重要。
箕正让高血压消失的方式!很多人吃着降压药,血压数值是降了,可头晕头痛还是天天
【3评论】【5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