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笑谈[超话]【红河镇振兴谱新篇,旧貌焕颜展新颜】社会实践曲阜师范大学大学生暑

博速搞笑 2025-07-19 23:31:18

秦岭笑谈[超话]【红河镇振兴谱新篇,旧貌焕颜展新颜】社会实践曲阜师范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

乡村振兴的浪潮席卷华夏大地,无数村落寻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指引,书写蜕变篇章。2025年7月16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追根溯源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红河镇,聚焦村容村貌的“蜕变之路”。曾经,这里的村庄存在道路泥泞、垃圾乱堆、房屋破旧等问题。如今,通过环境整治、设施升级、文化赋能,一个个村落焕发新颜,“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图景在红河大地铺展。

清脏治乱除陋习,洁村净院展新颜

走进红河镇肖家河村,映入眼帘的景象变了大模样。硬化的水泥路直通农户家门口,路边的月季、紫薇开得正艳,将村庄点缀的生机勃勃。垃圾分类亭里的垃圾桶摆放整齐,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各归其位,曾经垃圾随意丢弃的混乱场景,已被规整有序代取代。很难想象,这里曾是“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灰”的模样。“以前村里没下水管,污水顺着街沟流,柴火堆、粪堆占着道,走个路都得绕着走。”村民王大娘看着如今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对比今昔变化,眼里满是感慨。

红河镇的环境整治,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镇里组建专项工作队,逐村清理积存垃圾、残垣断壁、乱搭乱建,累计清运垃圾3000余吨,拆除破旧房屋120余间。拆下来的废旧砖瓦、木料,经分类处理后,一部分用于修补乡村围墙,搭建简易农具棚,实现“变废为宝”。在硬件配套升级上,镇里同步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工作队铺设污水管网8公里,实现5个村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并设置垃圾分类亭68个,还安排专人每日清运,形成“投放-收集-运输-处理”闭环。如今,村民也渐渐养成垃圾入桶的习惯,曾经的“脏乱差”彻底成为历史。

补漏强弱建硬件,便民惠民织幸福

在红河镇朱家官庄村,新建的活动广场是全村最热闹的地方。过去,红河镇的村庄普遍存在“设施短板”的问题,村委会是旧瓦房,没有活动场地,健身器材也锈迹斑斑,成了摆设。近年来,镇里聚焦村民生活需求,精准投入资金与资源,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文化广场、健身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在村中央建设了大型的活动广场。每天到晚上,活动广场上都聚集着男女老少,“以前想跳广场舞得去镇上,现在村里广场就有音响,每晚都有几十人跳。”朱家官庄村广场舞队队长笑着说。

基础设施的“毛细血管”,也在持续向村落深处延伸。全镇范围内,自来水工程全面覆盖,自来水顺着管道流入家家户户,水质经过严格检测,拧开水龙头就能直接饮用,省心又安全。动力电也改造升级,为乡村产业发展、村民生活用电提供稳定保障。在硬化路实现”村村通“的基础上,6个村的主干道加装了太阳能路灯,10个村铺设了沥青路面。在小清河沿岸,镇里修建了3公里长的滨河步道,加装了护栏和休息座椅,成了村民散步、垂钓的好去处。傍晚时分,常能看到村民沿着步道漫步,享受惬意时光。

挖潜寻根传文脉,扬善倡新风尚浓

红河镇的村容村貌改造,不止于“面子”的更新,更注重“里子”的深耕。挖掘文化底蕴,让村庄有故事、有温度。在红河村,文化走廊焕然一新,村委会在走廊上方编织紫藤,廊道两侧绘制着“西瓜种植”“传统农耕”的壁画,浓浓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村民路过时,总会不自觉驻足,看看壁画,聊聊过去种瓜的趣事。

文化活动更让村庄“活”起来。镇里组建了秧歌队、舞龙队,每逢春节等节日,就到各村巡演。敲锣打鼓、舞龙耍彩,热闹氛围驱散冬日寒意,也让传统民俗重新“火”起来,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来,看到舞龙队,都感慨“年味”又回来了。村容村貌的改变,也带动了乡风民风的提升,邻里更加和睦,互动氛围更浓郁。

从“旧村落”到“新家园”,红河镇以环境整治筑牢生态根基,以设施升级完善生活保障,以文化赋能涵养精神血脉。它的蜕变启示我们,乡村振兴既要让产业“强起来”,也要让村庄“美起来”,更要让村民“笑起来”。只要立足本土、聚焦民生,层层推进、久久为功,就能让古老村落焕发新颜,让村民的幸福账单不断增厚。这份实践样本,也为更多在乡村振兴路上探索的村落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思路。(通讯员 李纪琰)

0 阅读:0
博速搞笑

博速搞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