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称体检筛查准确性受多因素制约#【#医生谈体检正常却患癌症晚期#:体检报告代表当下健康状况,筛查准确性受多因素制约】近日,“女子体检10年未见异常却患癌症晚期”一事引发关注。据指尖新闻报道,家住北京的执业律师张女士反映,她在爱康国宾体检10年间,未被检查出患癌风险,2024年被确诊肾癌晚期。张女士介绍,去年,她在另一家体检机构检查发现:“右肾囊肿,右肾可见一低回声,大小:3.5cm×2.8cm”;同年10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被怀疑“右肾透明细胞癌”,进行右肾摘除手术后,病理显示为“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今年2月,她在国外的医院被确诊为“肾癌骨转移”,且骨转移为晚期。
事发后,网络上掀起对体检的广泛讨论。体检对于健康提示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为何不能早期发现疾病的预警信号?常规体检能否筛出癌症风险人群?如何避免重大疾病的“误检、漏检”?围绕这些问题,对话武汉市第一医院体检中心副主任医师郭伟。
郭伟表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肾癌的主要手段,普通CT能看到早期肾脏的病变,增强CT则看得更清楚。肾脏肿瘤的早期,通过肾脏彩超会发现1-2厘米以上的占位。但有时候肿瘤较小(<1厘米),仪器灵敏度不太高,加上超声诊断医师经验不足,就容易遗漏。如果体检发现贫血、血尿,平常有腰部明显酸胀、隐隐疼痛等不适,就要引起重视。
他称,一份体检报告只能代表你当下的健康状况,上面没有箭头(异常提示),并不代表没有问题。不能把体检报告当成“通行证”——拿到“健康”的结果之后就开始熬夜、暴饮暴食、不注意生活习惯。
用户10xxx02
国家应该严查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