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日韩媒体称“一旦开战,中国将会被打得溃不成军,而中国目前看似有很强的军力,却有着很大的缺陷,”而这缺陷就是“中国没有真正的战斗经验”。 这种说法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但仔细想想,这不过是停留在上个世纪的战争思维。他们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现代战争的形态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的战场,不再是士兵与士兵之间的近距离肉搏,而是由卫星、无人机和精确制导武器主导的高科技对抗。在这样的战场环境下,传统意义上的"实战经验"正在被大幅贬值。 试想一下,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兵,当面对天空中的隐形战机或是几十公里外发射的巡航导弹时,他过去的经验能起到多大作用?现代战争更看重的是操作高科技武器系统的能力,以及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进行体系对抗的经验。 中国军队虽然几十年没有经历大规模战争,但并非停滞不前。相反,通过高强度的模拟对抗演习,中国军队一直在积累适应未来战争的宝贵经验。 在这些演习中,专业"蓝军"部队模仿世界强国的战术和装备,在极其逼真的环境中对"红军"发起挑战。这种近似实战的磨练,让指挥员和士兵们积累了组织指挥、协同作战和应急处置的重要经验。 况且,反过来看,日韩军队自身又有多少所谓的"大规模实战经验"呢?日本自卫队自二战后从未参与过任何真正的战争,韩国军队也已有七十年没有经历过大规模冲突。按照他们的逻辑,难道自己的军队也缺乏战斗力吗? 现代战争的本质是体系与体系之间的对抗。一个完整的作战体系包括感知、传输、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基于此实现的指挥控制、情报侦察和火力协同等功能。 在未来战场上,卫星实时监控敌方动态,数据通过链路传输给指挥中心,人工智能系统分析数据并生成攻击方案,随后将指令下达到前线武器平台。整个过程可能只需几分钟,打击目标却可能在千里之外。 面对这样高效的作战体系,个别士兵的勇气或指挥官的历史经验显得微不足道。决定胜负的关键在于谁的体系运转更高效,谁的信息处理能力更强,谁的决策和打击链条更短。 中国军队建设正是围绕"体系作战能力"这个核心展开的。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到预警机、侦察机和无人机,再到战场数据链和指挥自动化系统,所有这些发展都是为了构建一个能够打赢未来战争的强大作战体系。 当然,实战经验确实有其价值。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复杂情况,以及士兵在极端压力下的反应,是单纯技术和模拟无法完全替代的。 但当技术差距达到一定程度时,经验所能弥补的有限。就像最有经验的弓箭手也无法对抗持有自动步枪的普通士兵一样。 此外,经验本身也是可以学习和传承的。中国军队通过研究世界各地现代战争,可以吸取经验教训。 从海湾战争到俄乌冲突,每一次战争都是展示新战法、新技术的教科书。通过对战例的复盘研究,军队能更好地理解现代战争规律,预见未来战争形态。 日韩媒体的这种论调,实际上是认知上的滞后。他们仍用过时的战争观念审视今天的中国军队,自然得出错误结论。他们没看到战争范式已经改变,胜负的关键已从历史经验转向技术体系。 一支军队的强大,最终要看它能否适应并引领战争形态的变革。中国军队正努力跟上甚至引领这场军事变革浪潮,通过技术创新和体系融合,打造应对未来挑战的现代化军队。 对于这些观点,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点击关注获取更多深度分析!
[月亮]日韩媒体称“一旦开战,中国将会被打得溃不成军,而中国目前看似有很强的军力
芸霄记史
2025-07-18 19:29:33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