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真正的狠人,只出场三次,前两次出场,杀了蜀汉五虎将中的两位,第三次出场,睡觉

不看风景的万科 2025-07-18 13:28:18

三国真正的狠人,只出场三次,前两次出场,杀了蜀汉五虎将中的两位,第三次出场,睡觉时被人宰了。 第一杀:战神关云长的末路 马忠第一次出场,就干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擒获了威震华夏的关云长。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打出了三国里顶级的进攻战果。但问题也跟着来了,为了打襄樊,他把荆州后方抽得太空。这就给对荆州一直虎视眈眈的东吴,留了个巨大的机会。 吕蒙精得很,看准时机,“白衣渡江”。东吴鼠辈装扮成商人,混过江去,偷偷夺了荆州。更要命的是,关羽留在后方守城的两位大将,糜芳和傅士仁,不知是怕了还是被策反了,竟然投降了东吴!这下关羽惨了,前有曹魏大军顶着,后路被断,老家也丢了,身边就剩下几百号残兵,陷入绝境。 关羽往西撤退,打算去益州找大哥刘备。就在临沮这个小地方,马忠登场了。他不是单枪匹马来的,而是作为主将潘璋的部下,早就带着伏兵等在那里。马忠他们没跟关羽硬碰硬。关羽骑着赤兔马冲过来,埋伏好的吴兵突然跳出来,直接甩出长钩套索,绊倒了赤兔马!马倒了,人摔下来,还没等关羽起身反抗,一群士兵就扑上去把他死死按住,绑了。一代武圣,就这么被活捉了。 你可能会想,这招看着也不高级啊?就是打埋伏嘛。但为啥能成功?关键不在马忠一个人有多强,而在于整个形势的碾压和情报的精准。 东吴方面很清楚关羽在荆州败退后最可能的逃跑路线,他们的人早早就在临沮这个咽喉要道等着了。 同时,关羽内部还出了大问题:他在离临沮不远的麦城派人向上庸的刘封、孟达求救,结果这俩侄子愣是见死不救,没派一兵一卒来!关羽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疲惫不堪,身边兵少将寡。在这种天罗地网下,别说马忠了,就是换个普通将领带队埋伏,关羽也插翅难逃。 正史里是谁擒拿或杀了关羽,其实说得不太清楚。但《三国演义》很有意思,它把这份“功劳”明确地安在了名不见经传的马忠头上。为啥罗贯中这么写?第一,关羽之死影响太大了,荆州丢失、蜀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得有个具体背锅人来强化戏剧冲突。第二,用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擒杀威震天下的大英雄,这种巨大的反差更能凸显关羽“虎落平阳”的悲剧感,让读者唏嘘不已。 第二杀:老将黄汉升的遗憾落幕 马忠第二次出场,是在夷陵之战。刘备为了给二弟关羽报仇,尽起蜀汉大军攻打东吴。东吴那边呢,则派出了经验丰富的老将潘璋领兵抵抗,马忠还是潘璋的副将。 战争初期,刘备报仇心切,势头挺猛,连打了好几个胜仗。老将黄忠,当年在定军山劈夏侯渊何等威风,虽然岁数大了,但老当益壮,非要跟着上战场证明自己。可能也有点不服气的心理,因为关羽活着的时候好像有点看不上他这员老将。 在一次战斗中,黄忠碰上了东吴将领,包括潘璋和马忠。也不知道是因为太想雪耻还是看轻了对方,黄忠一看敌人“打不过”要跑(吴军设好的圈套),一拍马就追了过去。结果,追着追着就钻进了一个山谷或者地形复杂的地方。 四周敌人伏兵四起——周泰、韩当、潘璋这些人全出来了,把黄忠团团围住。就在这紧要关头,山坡上突然出现一个人影——正是马忠!他拉开弓,瞄准被围在中心的黄忠,嗖就是一箭。这一箭射得又准又狠,直接扎进了黄忠的肩膀窝。 黄忠年纪太大了,身体恢复能力不行,这一箭创口很深,流血不止,当时就差点栽下马。被部下救回去之后,因为箭伤引发并发症,加上年纪大、长途跋涉身体疲劳,很快就支撑不住,当天夜里就在军营里去世了。五虎上将又折损一位。 这回,马忠用的是冷箭。同样不是堂堂正正的单挑取胜。正史记载黄忠的去世,是在刘备称帝之后,并非直接死于夷陵战场的箭伤。但《演义》为了悲剧色彩,把黄忠的死直接安排在战场上,并把执行“致命一击”的任务又交给了马忠,让他与蜀汉顶级名将的陨落再次紧密联系在一起。 经过这两次“弑神”行动,马忠这个名字在读者心里分量可就不轻了。然而,他的第三次出场,也是最后一次,却充满了讽刺的宿命感。 夷陵之战持续着,原先投降东吴的关羽荆州旧部——糜芳和傅士仁,日子其实不好过。他们看到刘备大军压境,节节胜利,心里越来越害怕。怕啥?怕被清算啊!当初就是他们投降导致荆州失守、关羽被杀,刘备能放过他们吗?于是这两个人一合计,决定干一票大的来将功赎罪:宰了马忠! 为啥选马忠?因为马忠是擒杀关羽的具体执行者,是刘备最恨的仇人之一。拿他的脑袋去投奔刘备,岂不是最好的投名状?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糜芳和傅士仁偷偷摸进马忠的营帐,把睡梦中的马忠给杀了,然后拎着脑袋,带着几十个亲兵就跑向刘备的大营去了。 前面两次,马忠作为东吴阵营里一个执行战术任务的“棋子”,成功地帮助主将完成击杀对方核心人物的任务,一时间似乎也“风光”了一把。但转眼间,他自己就成了更危险的局势下被别人利用和牺牲的棋子。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乱世之中,像马忠这样的人,命运往往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他的生与死,都服务于更大的战略棋局和各方势力的博弈需要。

0 阅读:64
不看风景的万科

不看风景的万科

不看风景的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