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让所有的美国导弹打不到中国!他是继钱学森以来,国家非常重视的人才,连美国人都非常忌惮他,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反导专家”陈德明! 陈德明是地地道道的科研硬汉,他从国防科技大学航天动力学专业博士毕业,一头扎进西北大漠的导弹试验基地,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当年钱学森搞“两弹一星”的时候就说过,反导是大国的“保命符”,而陈德明就是接过这个担子的人。他带着团队在戈壁滩上搭帐篷、啃馒头,硬生生把别人觉得不可能的事干成了。 2010年1月11日,西北大漠的夜空被一道火光划破。我国首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就在这儿进行。 啥叫中段反导?就是在敌方导弹飞到太空的时候,咱们发射拦截弹把它打爆。这难度就像在高速行驶的两辆汽车上,用子弹打中对方射出的子弹。 当时陈德明作为技术总负责人,压力大到头发一把把掉。临发射前7天,指令系统突然出故障,现场所有人都捏着一把汗。 陈德明盯着屏幕看了整整24小时,拍着胸脯说:“按我的方案来,绝对没问题!”结果导弹升空后精准命中目标,连美国五角大楼都紧急召开了三次闭门会议。台湾媒体当时就惊呼,大陆这是在向全世界宣告,咱们的反导技术已经站在了世界顶端。 并且,陈德明他们突破的可不仅仅是导弹本身,还有雷达、指挥系统、数据链这些看不见的“神经网”。他研发的新型雷达能在几千公里外发现乒乓球大小的目标,比美国的“铺路爪”雷达还厉害三分。 美国人为啥怕他?因为陈德明的研究直接废掉了美国的“三位一体”核威慑。以前美国仗着有洲际导弹、战略轰炸机和核潜艇,动不动就威胁要对咱们搞“先发制人”。 可现在不一样了,陈德明的反导系统就像一张天罗地网,不管美国导弹从哪个方向来,都得被拦下来。 你可能觉得反导就是打导弹,其实里面的学问大了去了。陈德明团队研究的“多目标拦截算法”,能同时跟踪几百个来袭目标,然后自动分配拦截弹。这就好比在暴雨里同时接住所有雨点,而且每个雨点的轨迹都不一样。 为了验证这个技术,陈德明带着团队在戈壁滩上模拟了上万次不同的攻击场景,光计算机模拟的数据就能装满几个仓库。 2016年,央视新闻联播罕见地播出了反导试验的画面。当导弹拦截时的火光在夜空中炸开,陈德明站在指挥中心,眼睛里闪着光。那一刻,他等了整整十年。 国家给他记了一等功,可他转身又钻进了实验室。他常说:“反导这事儿,一天不进步,就等于在退步。” 而陈德明的厉害还不止在技术上。有一次某型战略导弹试验失败,弹头掉进大漠找不到了。要是让美国人捡去,后果不堪设想。 陈德明带着团队在40℃的高温下找了两个月,愣是通过分析导弹残骸的燃烧痕迹,把搜索范围从130平方公里缩小到15平方公里,最后在一个沙坑里找到了关键部件。这种“大海捞针”的本事,让美国情报部门惊讶不已。 这些年,陈德明牵头完成了“动能反导靶场试验技术”等十几个重大项目,光国防专利就拿了10项。他研发的反导系统已经悄悄部署到关键区域,形成了对我国全境的立体防御。 美国人曾试图通过卫星侦察他的研究基地,但每次拍到的都是戈壁滩上的假目标。陈德明早就想到了这招,他让人在基地周围建了几十个仿真模型,连导弹发射车的热成像特征都模拟得一模一样。 有人问他,搞反导这么危险,怕不怕美国报复?陈德明嘿嘿一笑:“当年钱学森在美国被软禁五年都没低头,我这点算啥?”他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世界地图,上面用红笔圈着所有可能的导弹来袭路径。他说:“我的工作,就是要让这些红线永远只是红线。” 现在,陈德明还在带着团队搞下一代反导技术。他的目标很简单:让中国的反导系统成为世界上最坚固的盾牌。这就是陈德明,一个让美国人睡不着觉的中国科学家,一个用科技为祖国铸盾的真英雄。
反导系统真的有用吗?说句实话吧,就算是中国最先进的红旗反导系统,也不一定能拦住美
【26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