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给中国下了个“10天最后通牒”,要求取消稀土出口限制。中国商务部回应也够直接:“中方将加快向美出口稀土,但美方也应尽快取消对华限制。”翻译一下就是:别想白嫖。 在稀土博弈的棋盘上,“一刀切” 断供是痛快的险招,“精准调控” 才是更长远的胜算。 中国的选择,从来不该是非黑即白的极端,而应是攥紧主动权的 “收放自如”。 先说 “不能一刀切” 的深层逻辑。稀土不是普通矿产,而是镶嵌在全球产业链上的关键齿轮。 美国的 F-35 战机、特斯拉的电机、苹果的芯片,都离不开中国精炼的中重稀土。 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风电设备,也需要轻稀土的稳定出口来拉动产业扩张。 如果彻底断供,短期确实能让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 “卡壳”,但也会倒逼其加速构建替代供应链。 澳大利亚的稀土矿、加拿大的冶炼厂,虽然现在技术落后、成本高昂,但在美国的举国之力扶持下,未必不能在 5-10 年内形成规模。 届时,中国失去的不仅是市场份额,更是对全球稀土定价权的掌控。 更重要的是,“一刀切” 不符合中国 “负责任大国” 的定位。 在全球产业链深度绑定的今天,合理出口稀土既是履行供应链责任,也是向世界展示 “不搞零和博弈” 的姿态。 这种姿态能争取更多中间国家的理解,毕竟欧洲、日韩等国同样依赖稀土供应链。 中国的 “极端断供” 可能把它们推向美国阵营,反而孤立自己。 但 “继续出口” 绝不是无底线妥协。中国商务部的回应早已点明核心:对等交换。 美国想拿到稀土?可以,但必须取消对中国稀土企业的制裁、放开高科技设备对华出口、停止在 WTO 对中国稀土政策的无理指控。 这种 “用稀土换公平” 的策略,既守住了原则,又保留了弹性。 事实上,中国已经在用 “精准调控” 代替 “一刀切”:轻稀土(用于新能源汽车、风电)继续放开出口,既赚得经济收益,又绑定全球新能源产业链。 中重稀土(用于导弹制导、电子战系统)则严格管控,通过配额制、出口税等手段抬高美国获取成本。 这种 “有所给、有所不给” 的策略,让美国陷入 “想要核心资源就得让步,想硬抢又没能力” 的两难。 它既离不开中国的稀土加工能力,又拿不出对等的诚意,只能在 “穷横” 与 “妥协” 之间反复横跳。 更深层的底气,来自中国对稀土产业链的绝对掌控。全球 92% 的精炼产能、几乎垄断的中重稀土分离技术、从矿山到应用的全链条布局,不是美国短期能复制的。 澳大利亚的稀土矿必须运到中国加工,否则就是卖不出高价的 “土疙瘩”。 美国投 10 亿美元建的精炼厂,产能还不如中国一个地级市的工厂,技术瓶颈更是短期内难以突破。 这种 “你有资源我有技术,你想建厂我有专利” 的优势,让中国在博弈中始终掌握主动权。 说到底,稀土博弈的本质不是 “卖不卖”,而是 “怎么卖”。中国既不该赌气断供,也不能任人予取予求。 最好的策略,是把稀土变成 “带刺的橄榄枝”—— 用合理出口维系供应链影响力,用精准管控敲打美国的霸权心态,用对等原则倒逼其回到谈判桌。 毕竟,真正的大国博弈,拼的从不是谁更 “狠”,而是谁更能在克制中掌控全局。 中国手里的稀土,既是筹码,也是镜子:照见美国的霸权焦虑,也映照着中国从 “资源大国” 到 “战略棋手” 的蜕变。
解气!中国反制来得迅速。商务部决定,对美进口成熟制程芯片启动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10评论】【5点赞】
用户10xxx88
真他妈矫情,断个两三年咋地,这个时候站队美国只能吃屎
说三道四
既然美国什么都封锁围阻,我就断供它稀土又如何?逼迫它回到谈判桌来解除技术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