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做的第一件事,就让人大跌眼镜。大战在即,别人都是拼命扩充军队,他却开始裁军

思绪永恒 2025-07-18 02:36:41

左宗棠做的第一件事,就让人大跌眼镜。大战在即,别人都是拼命扩充军队,他却开始裁军,将兵马裁到6万精兵。左宗棠认为,西征新疆路途遥远,兵马太多,消耗就会大。其次,兵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日久容易生起兵变。 1875年,清廷命左宗棠西征新疆,平定阿古柏叛乱,收复失地。谁能想到,大战在即,他却干了件让人瞠目结舌的事:不扩军,反而裁军!别人忙着招兵买马,他却将十余万军队砍到六万精兵。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生于湖南湘阴一乡村书香之家,字季高,号湘上农人。家境清贫,他自幼刻苦攻读经史,钻研兵法与地理,尤擅绘制地图、规划水利。虽屡次乡试不中,仅获举人功名,他未曾气馁,转而在醴陵渌江书院讲学两年,授徒之余潜心研读兵书。咸丰年间,他投身湘军,辅佐湖南巡抚骆秉章,展现治军才能。同治年间,督办陕甘军务,平定回乱,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晚年以收复新疆之功,成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名垂青史。 1875年,清廷下旨,命左宗棠西征新疆,平定阿古柏叛乱,收复失地。当时新疆局势危急,阿古柏盘踞南疆,沙俄趁乱霸占伊犁,边疆摇摇欲坠。朝野上下多主张火速扩军,尽快出兵,可左宗棠偏偏反其道而行,决定裁军,将麾下十余万兵马精简到六万精兵。这决定一出,朝堂内外炸了锅。谁也没想到,大战当前,他不忙着招人,反而大刀阔斧裁人,简直不可思议。 左宗棠裁军的理由很实际。他算了一笔账:新疆地广人稀,戈壁荒漠,补给线长得吓人,兵多了,粮草消耗就大,军队拖着大队辎重,根本走不动。更麻烦的是,当时军队里新兵老兵混杂,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压根没上过战场,纪律也松散。时间一长,兵变的风险不小。左宗棠掂量再三,觉得兵贵精不贵多,宁可要六万能打硬仗的精兵,也不要十万乌合之众。 裁军不是随便砍人数,左宗棠花了大心思。他亲自检阅部队,剔除老弱病残和军纪不佳的兵员,只留下身强体壮、训练有素的精锐。他还算得精细,六万精兵一年大概要耗八百万两白银。为了留点余地,他向朝廷请拨一千万两。可清廷国库空得叮当响,最多挤出五百万两,剩下的得他自己想办法。左宗棠没慌,找来胡雪岩,这位商界大佬。胡雪岩二话不说,跑去上海租界,顶着朝野非议,跟英国汇丰银行谈贷款,硬是借来五百万两白银,凑齐了军费。 有了钱,左宗棠开始武装部队。他在兰州设军械局,采购欧洲的克虏伯大炮、后膛步枪,还更新了骑兵的马匹装备。军营里,火器堆积如山,士兵操练不停,士气高涨。左宗棠还改良辎重车,减轻负重,确保长途行军不掉链子。他又修葺哈密到巴里坤的驿道,沿途设补给站,囤积粮草和水源,事无巨细,样样亲力亲为。 1875年7月,沙俄派了个“科考”代表团,其实是来刺探军情。他们到了兰州,看见左宗棠的军队装备精良,操练严整,火炮步枪样样不少,吓得赶紧把情报送回国,私下断言阿古柏的末日不远了。左宗棠的筹备可没白费,他用裁军省下的资源,把六万精兵武装到牙齿,硬生生把军队打造成一支铁军,为西征铺平了路。 1876年5月,左宗棠率二十五营精兵西征,兵锋直指阿古柏。交战不过十个月,阿古柏的天山防线全线崩溃,他本人也在1877年5月暴病身亡。1878年1月,南疆全境光复。可伊犁还在沙俄手里,左宗棠抬棺随曾纪泽赴边境谈判,摆出决战架势,震慑俄方。1881年,伊犁终归中国。1884年,新疆设省,边疆稳固。次年,左宗棠病逝福州,享年73岁,功勋卓著,永载史册。

0 阅读:62

猜你喜欢

思绪永恒

思绪永恒

思绪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