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全世界都知道,胡塞武装的老大到底是谁了! 也门政府军7月16日,在红海海域缴获了750吨武器,其中包括雷达、防空系统、多种型号的导弹等。 这些武器的运输路线直指伊朗,也门官员明确表示这批货物是从伊朗出发,目的地正是胡塞武装控制区。 胡塞武装近年来在红海和以色列边境的活跃程度令人咋舌。自2023年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他们向以色列发射了超过1000枚导弹,并多次袭击红海水域的国际商船。 2025年7月16日,胡塞武装再次对以色列发动大规模打击,包括本・古里安国际机场和红海港口埃拉特,迫使以色列暂停航班并进入避难状态。 这种高强度的军事行动需要海量弹药支撑,而也门本身的工业基础根本无法满足需求。此次缴获的750吨武器,恰好填补了胡塞武装的消耗缺口,也暴露了其背后的补给链条。 伊朗与胡塞武装的关联并非首次被曝光。2024年1月,美军就在红海扣押了一艘从伊朗出发的帆船,船上查获了弹道导弹部件和防空系统组件。 更早之前,美国中央司令部多次指控伊朗通过海上和陆地通道向胡塞武装输送武器。这些证据显示,伊朗对胡塞武装的支持是长期且系统的。从导弹技术到无人机操作,胡塞武装的战术手段都带有明显的伊朗烙印。例如,胡塞武装使用的“佐勒菲卡尔”型弹道导弹,与伊朗此前向其他地区武装提供的型号高度相似。 胡塞武装的成立背景也为伊朗的介入提供了土壤。该组织起源于也门北部的宰德派复兴运动,而宰德派与伊朗在宗教和意识形态上有着深厚渊源。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这种联系进一步加强。胡塞武装的前身“青年信仰者”组织,其创始人赛义德・侯赛因・胡塞曾公开表示受伊朗革命影响,主张在也门建立类似的神权政权。 这种历史纽带使得伊朗在胡塞武装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从资金支持到军事训练,伊朗的影响力贯穿始终。 近年来,胡塞武装的行动愈发大胆,这与伊朗的支持密不可分。2025年4月,胡塞武装对美国“杜鲁门号”航母发动袭击,导致一架舰载机坠入海中,迫使航母舰队后撤。 这种针对美国军事力量的挑衅行为,若非背后有强大支持,很难想象胡塞武装敢独自实施。此外,胡塞武装在红海的袭船战严重影响了国际航运,导致多家航运公司暂停红海航线,全球供应链受到冲击。这种战略级别的行动,需要复杂的情报网络和后勤保障,而这些正是伊朗能够提供的。 国际社会对伊朗与胡塞武装的关系早有警觉。联合国多次将胡塞武装列为恐怖组织,并对其实施制裁。美国则将胡塞武装重新列入“特别认定全球恐怖分子”实体名单,加大对其打击力度。 然而,伊朗始终否认直接参与胡塞武装的行动,声称其支持仅限于道义层面。但此次缴获的武器,以及此前多次查获的证据,都让伊朗的辩解显得苍白无力。也门政府军公布的视频中,武器包装箱上的伊朗标识清晰可见,这成为伊朗直接介入的铁证。 胡塞武装的持续活跃也给中东局势带来了连锁反应。以色列在遭受袭击后,加大了对也门的空袭力度,多次打击胡塞武装的军事设施。美国则组建多国护航联盟,试图保护红海水域的航行安全。 然而,这些措施未能阻止胡塞武装的行动,反而促使其采取更激进的战术。例如,胡塞武装开始使用快艇和小型无人机进行突袭,这些低成本武器让防御方防不胜防。这种不对称作战模式,正是伊朗在中东地区推广的“抵抗轴心”战略的一部分。 伊朗对胡塞武装的支持,本质上是其地区霸权争夺的延伸。通过扶持代理人,伊朗既能消耗以色列和美国的军事资源,又能提升自身在中东的影响力。 近年来,随着“抵抗轴心”其他力量受挫,胡塞武装成为伊朗对抗美以的重要棋子。然而,这种支持也给伊朗带来了风险。美国和以色列多次警告将对伊朗采取报复行动,而胡塞武装的袭击也可能引发地区全面冲突。伊朗在享受代理人战争红利的同时,也需面对局势失控的后果。 此次武器缴获事件,不仅揭示了胡塞武装的真实后台,也暴露了伊朗在中东的战略布局。从武器运输到战术指导,伊朗的影子贯穿胡塞武装的每一次行动。
“一觉醒来胡赛武装高调宣布!2025年7月16日,也门胡塞”武装发言人叶
【8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