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子太大了!”7月10日,新疆,一男子坐了5个小时的飞机,却发现机舱显示屏放的全是外国人,没出现一个中国人。男子越想越气,找到空乘人员提出质疑:吃哪家的饭,端哪家的碗!挣的是中国人的钱,为什么不能放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7月10日,一架从新疆飞往东部城市的航班上,发生了一件引发全网热议的事。 飞机刚起飞不久,一位乘客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机舱显示屏循环播放的全是外国内容,从异国风光到海外纪录片,再到外文脱口秀,五个小时的航程里,愣是没出现一个中国元素。 起初他以为只是某个时段的特殊安排,可随着时间推移,屏幕内容始终围绕外国题材打转。 纽约的繁华街景、巴黎的铁塔夜色、北欧的极光奇观,看着看着,这位乘客心里泛起了嘀咕。 更让他在意的是,环顾四周的乘客几乎清一色都是中国面孔,而这趟国内航班上,乘客花着人民币买票,却要被迫观看五个小时的异国风情,这种反差让他越想越不是滋味。 他开始认真记录起屏幕上的内容:旅游风光片、人物访谈、文化纪录片,甚至连广告都是外国品牌。 直到发现所有可选频道都是相似内容,连个介绍中国景区的短片都找不到,男子怒了! 飞机降落后,这位心有不甘的乘客直接找到空乘人员,提出了那句后来被广泛传播的话:“吃哪家的饭,端哪家的碗!既然赚的是中国人的钱,为什么不能放点祖国的大好河山?” 面对质疑,空乘只能解释说这些都是预先设定的节目单。 可这个回答无疑让这位乘客更加不满,他当场表示可以调取监控证明:整整五个小时,屏幕上确实没出现过任何中国元素。 这件事被发到网上后,立即引起轩然大波,不少网友纷纷现身说法,表示自己也遇到过类似情况。 有人认为这暴露出某些服务行业对“国际化”的误解,也有人指出这反映了文化认同感的缺失。 事件发酵后,航空公司很快作出回应,表示将重新评估机上娱乐内容的编排,承诺增加展现中国风光、文化传承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节目。 而这一事件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反响,恰恰戳中了当下社会的一个痛点。 有网友指出,一些服务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惯性思维,似乎只有充斥着外国元素,才显得够“高端”,才配得上“国际范”。 而现实是,今天的中国消费者早已不是盲目崇洋的群体,随着国家实力提升,人们更期待在公共服务中看到本土文化的影子。 毕竟,从新疆的雪山草原到江南的小桥流水,从敦煌的历史瑰宝到深圳的科技创新,哪一样拿出来不比外国的风光更让国人倾心? 一些网友还对比了其他交通工具的做法,比如某些高铁线路就在车厢内精心策划了富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展示,既让乘客感受到亲切感,又展现了地方特色。 这种做法不仅收获了乘客好评,还起到了文化传播的效果。 说白了,在追求国际标准的同时,也要懂得珍视本土文化的价值,毕竟,真正的国际化,不是简单地照搬外国元素,而是在包容世界文化的同时,也让自己的文化特色熠熠生辉。 这个小小的机舱显示屏,映照出的是一个关于文化自信的思考,或许,当我们的航班能理所当然地播放着中国的故事,当乘客能自然而然地在万米高空感受祖国的壮美河山,那才是真正的“国际范”。 后来有媒体总结说,这位乘客的较真,不仅推动了一次服务改进,更唤醒了人们对文化认同的重视。 这提醒我们,优质服务不仅要“高大上”,更要“接地气”,要让消费者在服务中感受到文化的温度。
“胆子太大了!”7月10日,新疆,一男子坐了5个小时的飞机,却发现机舱显示屏放的
素衣舞雪翩
2025-07-17 16:47:3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