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要在50年内超越中国,这事儿听起来像开挂的摩托车要追高铁——油门踩得再猛,轮子也得先修好。 两国经济方面就大不相同:2023年中国GDP是17.89万亿美元,印度3.49万亿美元,中国相当于5个半印度。 有人说印度增速快,但2023年印度GDP增长6.7%,中国是5.2%,可中国的基数摆在那儿。 中国制造业占GDP的26%,印度只有14%,全球每三件工业品就有一件MadeinChina,印度连零头都不到。 人口方面印度确实年轻,可年轻不等于战斗力。印度15-64岁劳动人口有9亿,但其中40%是文盲,能熟练使用电脑的不到10%。 中国虽然人口老龄化,但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是10.9年,印度只有6.5年。让印度扎心的是,印度每年虽有1500万大学生毕业,却有40%找不到对口工作,这些“高学历失业军”反而成了社会负担。 反观中国,虽然人口红利消退,但2023年研发投入占GDP的2.68%,是印度的3倍多,把人口压力转化成了工程师红利。 还有基础设施这块,中国高铁里程4万公里,能绕地球赤道一圈,印度到现在连一条真正的高铁都没建成,从孟买到艾哈迈达巴德的高铁项目已经拖了8年,通车时间从2023年推迟到2028年。 夸张的是印度火车平均时速只有50公里,从钦奈到班加罗尔177英里要跑4小时20分钟,同样的时间在中国能从北京到上海打个来回。 基础设施差直接拖累制造业,印度出口商品的物流成本比中国高30%,同样一件衬衫运到美国,印度企业要多花1.2美元运费,这生意还怎么做? 科技和创新也让两国差距显著。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国第10位,印度第40位,中间隔着30个国家。中国每年专利申请量是印度的12倍,5G基站数量占全球60%,印度到2023年才勉强商用5G。 不仅如此,中国在高端制造业上已经形成闭环:从芯片设计到光刻机研发,从新能源汽车到航天技术,样样都能自主可控。 印度呢?连子弹都要进口,号称“国产”的光辉战斗机,研发了30年还在测试,关键部件80%依赖外国。这种差距就像两个人下棋,中国已经在研究人工智能算法,印度还在背棋谱。 有人说印度有民主制度优势,可民主在印度常常变成“效率杀手”。印度议会每年开会时间只有70天,中国是200天;印度通过一项法案平均要18个月,中国只要3个月。 反观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基建、科技、扶贫等领域体现得淋漓尽致,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足球队,印度则像一群临时拼凑的野路子球员,配合全靠运气。 两国的外交能力也不相同。中国的“一带一路”已经和150多个国家签了合作协议,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7万列,把中国的商品和技术送到欧洲腹地。 印度呢?搞了个“香料之路”倡议,结果连斯里兰卡都不买账,反而和中国签了汉班托塔港协议。 尴尬的是,印度想加入RCEP被拒,搞“印太经济框架”又被美国当枪使,在国际产业链中始终处于边缘地位。这种“朋友圈”差距,就像中国在玩全球联网游戏,印度还在单机模式里打转。
藏南问题最有可能得解决方案是什么?蔡正元教授曾经有过一个视频说,印度提出了一个
【129评论】【7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