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时节有个“满六必损”的说法,说是军机处忌讳六这个数字,一旦军机大臣满六人,则

历史的回音 2025-07-17 00:03:37

清末时节有个“满六必损”的说法,说是军机处忌讳六这个数字,一旦军机大臣满六人,则必有一人倒霉。 自从雍正七年设立军机处之后,总是以大学士、尚书、侍郎中的才干出众并善于理解皇帝意图的人担任军机大臣。 军机大臣起草谕旨,筹商大政,相当于唐宋时期的中书同平章事,也就是宰相。明朝任大学士入阁就可以参予机要,而清朝若不入军机处,即使位居大学士,也算不上真宰相。 然而,军机处的名字虽然高大上,但办公地点仅仅是一拉溜小平房,您各位去故宫,一准儿会见到那一拉溜显得格外突兀的小平房,很难让人相信那就是军机大臣们的办公场所,说句不大中听的话,军机处还不如现在一个公厕的面积大。 如此狭小的办公场所,军机大臣如果满了六个人,座位就会显得逼窄,于是相传必定会有一个人不利。远的事情不可能完全清楚,姑且只讲同治以来的情况。 同治十三年中,军机大臣没有超过五个人。大致是除恭亲王之外,满、汉军机大臣各一人。 光绪初年仍然遵循这个先例,当时的军机大臣有恭亲王、大学士文祥、宝鋆、协办大学士沈桂芬、尚书李鸿藻。侍郎景廉进入军机处,满了六个人,文祥很快就嘎了 不久,尚书李鸿藻因回家守孝,侍郎王文韶进入军机处补缺。 当李鸿藻复职再入军机处,又满了六人,沈桂芬成了倒霉的那一个,很快就嘎了。 光绪七年,左宗棠入军机处,又满了六人。幸亏不久左宗棠就出任两江总督,所以无事。 光绪十年,五位军机大臣都离开了军机处,而礼亲王及尚书阎敬铭、尚书额勒和布、尚书张之万同时进入军机处。不久,侍郎许庚身也进入军机处,接着,侍郎孙毓汶也进入军机处,又满了六人。 完蛋,又要有人倒霉了。谁呢?尚书阎敬铭。 孙毓汶进入军机处不久,已经升任东阁大学士的阎敬铭忽然失宠,多次受到严旨斥责,整天郁郁不乐,只好称病辞职回了家。这一走,好歹把老命给保住了。 追溯十余年的情形来看,“满六必损”之说并非没有道理。如同大韩民国的青瓦台不是一个吉利的地方一样,大清帝国的军机处也不是一个吉利的地方,或许这与风水有关。

0 阅读:62

猜你喜欢

历史的回音

历史的回音

过去如何塑造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