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评社发文写道:“中国在处理中美关系问题上应当改变策略。在关键问题上,坚持立

卡哇伊马萨谈军事 2025-07-16 22:36:15

香港中评社发文写道:“中国在处理中美关系问题上应当改变策略。在关键问题上,坚持立场,主动出击。中国决不会允许美国得寸进尺,也绝对不会允许美国在中国内政问题上继续大做文章,如果继续挑衅、中国有必要采取果断措施,维护国家主权。”

香港中评社这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中美关系这些年的变化,明眼人都看得明白。不是中国想变,是美国先把“友好合作”的桌子掀了,那中国的策略自然得跟着调。

过去几十年,中国处理对美关系,确实更偏向“稳住”。那时候咱们一门心思搞发展,GDP从几十亿追到世界第二,得攒着劲干实事。可美国不这么想,它见不得别人日子过好了,这几年的动作越来越露骨。

2018年到现在,美国贸易上的关税制裁一轮接一轮;科技上的制裁清单越列越长,芯片设备、人工智能技术,能卡的全卡;内政上更过分,台湾问题上卖武器、派官员窜访,涉港涉疆问题上编瞎话、搞制裁,哪一样不是踩着中国红线来的?

这时候,咱们在中美关系上再守着老一套,等于是给美国递刀子。中评社说“坚持立场,主动出击”,这不是喊口号,是实在的应对。中国的立场从来没变过:台湾是中国领土,涉港涉疆是内政,科技发展是中国的权利,这些底线碰不得。但光说不行,得有动作。

就说台湾问题。美国前几年总觉得派个议员窜访台湾,中国顶多抗议几句。可在佩洛西窜访后,中国直接划了六个军演区域,把台湾岛围了个严实,导弹穿岛而过成了常态。

美国再次想卖F-16V战机时,中国直接宣布制裁洛克希德·马丁,该冻结的资产冻结,该禁的交易禁掉。这就是“果断措施”——你敢越线,我就敢让你疼。

科技领域更明显。美国卡芯片,中国就砸钱搞研发。2023年,中国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到了2.55%,比十年前翻了快一倍。华为不是被逼出了麒麟芯片吗?中芯国际的N+1工艺也能用上了。

以前咱们是求着人家卖给咱们关键芯片,现在直接就能自己造,这就是“主动出击”——你不给技术,我就自己搞出来,还能比你更便宜、更适合市场。

贸易上也一样。美国想脱钩,中国就找新朋友。2023年,中国和东盟贸易额突破6.1万亿元,占外贸总值的15.6%,比中美贸易占比还高。RCEP签了之后,和日本、韩国的贸易也更顺了。

美国想搞“小院高墙”,中国就把市场大门开得更大,进博会一年比一年热闹,特斯拉、苹果这些企业在华业务还在扩,这说明中国不是要关起门,是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做生意,你要是搞制裁搞歧视,那对不起,市场会用脚投票。

美国总觉得中国好欺负,在台湾问题上试探了又试探,在南海派舰机晃悠了又晃悠。可他们忘了,中国现在的军舰数量早就世界第二了,东风导弹的射程能覆盖关岛了,经济总量是美国的70%还多。

中美之间的实力平衡开始转变,那咱们的外交策略当然也得跟着变。以前是“你说你的,我干我的”,现在是“你敢动,我就敢反制”。

就像中评社说的,咱们不能让美国得寸进尺。美国在香港国安法上指手画脚,中国就依法办事,让香港重新稳定;美国在新疆造谣“强迫劳动”,中国就邀请外国使节去实地看,让谎言不攻自破。这些都是在关键问题上“坚持立场”,不是硬碰硬,是用事实和行动说话。

不过,中国的主动出击也不是瞎折腾。中国在气候合作、全球公共卫生这些领域,该牵头就牵头。碳中和目标写进法律,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这些都是在国际舞台上主动发声,争取更多支持。

美国在这些事上要么退群要么摆烂,中国站出来,既做了实事,也让国际社会看清谁在负责任。

说到底,咱们的应对策略变了,但外交策略的核心观点没变——还是维护国家主权,推动共同发展。但美国要是还抱着“霸权思维”不放,觉得能随便拿捏中国,那只会一次次碰壁。

中国现在的态度很明确:合作可以,得平等;挑衅不行,必反制。这不是狠话,是实实在在的行动逻辑。接下来就看美国能不能看懂了,看懂了,大家还有的谈;看不懂,那中国也有足够的底气奉陪到底。

0 阅读:71

猜你喜欢

卡哇伊马萨谈军事

卡哇伊马萨谈军事

卡哇伊马萨谈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