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一语惊人:“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走西方那条老路呢?把农村都赶进城,在城市搞低收入群体的居民社区”。 温铁军这句话直接翻开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埋藏已久的深层矛盾——城市的高楼大厦背后,是无数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后挤在城中村的身影,他们干着最累的活,拿着最低的工资,孩子上学要交借读费,生病不敢去大医院,连基本社保都难落实。这种“半截子城市化”制造了庞大的新城市贫民群体,2025年中国农民工总量已达2.96亿,其中超过60%月收入不足5000元,近四成住在人均不足8平米的群租房里。 温铁军点破的不仅是生存困境,更是发展模式的根本问题。西方城市化靠殖民掠夺积累原始资本,而中国14亿人要吃饭,18亿亩耕地红线动不得,强行照搬西方模式等于让农民“断了根又扎不下新根”。河南某县调查显示,被征地农民拿到的补偿款,在县城买房就花掉七成,剩下钱不够做小生意,最后八成青壮年还是得去外地打工。更揪心的是农村“三留守”现象——全国有6100万留守儿童、1300万留守老人,有些村子过年都凑不齐一桌麻将,这样的“城市化”代价太沉重。 这句话的深意在于揭示了“伪现代化”的陷阱。某些地方把高楼数量当政绩,逼农民“被上楼”,结果出现“五层别墅没厕所”的荒唐事——外观光鲜的安置房,室内连排水系统都没装。山东某新区规划了容纳20万人的社区,五年过去只住进3万人,周边配套全烂尾,超市学校成了“鬼楼”。这种畸形发展背后是GDP至上的思维,就像温铁军说的:“把农村当城市发展的‘血袋’,抽干了就扔掉”。 其实中国完全能走出新路。浙江“千万工程”就是活例子:不拆老屋搞民宿,不填鱼塘建公园,让农民守着绿水青山也能赚钱。安吉余村农民年收入从2005年8735元涨到2024年5.8万元,比进城打工强得多。江苏永联村把集体资产股份化,村民年年分红,孩子上学村里全包,这种“就地城镇化”才是真出路。国家现在推的县域经济、乡村振兴,就是要打破“进城=致富”的迷信,让农民在家门口也能过上好日子。 温铁军的警钟提醒我们:衡量现代化不是看城市霓虹多亮,而是看最弱势群体过得好不好。中国有41.6万个行政村,哪怕只留住一半年轻人搞生态农业、乡村旅游,都比硬挤进城市当“二等市民”强。最近中央文件特别强调“防止撤村并居简单化”,说明已经意识到问题——乡村振兴不是往回走,而是要把发展的方向盘,真正交到农民手里。这条路或许慢些,但走得稳当,就像老农常说的:“树挪死,人挪活,可根要是断了,挪哪儿都活不好。”
温铁军一语惊人:“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走西方那条老路呢?把农村都赶进城,在城市搞低收
小嘴巴侃军事
2025-07-16 22:04:46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