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悄悄关上了一扇更要命的门!2025年7月7日报道,在稀土还未撕完的时候,中国又加紧了另外一出口,而这个比稀土还要命。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今年7月初,俄罗斯媒体引用了美国官方的数据,说了一件挺冷门但特别关键的事: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浓缩铀,暴跌了将近六成。 别看这个数字不起眼,其实对美国打击非常大。为什么?因为美国核电发电占它全国电力的20%左右,也就是说,全国五分之一的用电,要靠核电来撑。而核电最核心的东西,不是反应堆,不是控制系统,而是——浓缩铀。 很多人以为,美国作为老牌核大国,浓缩铀肯定不缺。可现实是,美国的铀矿早就衰退了,核燃料工业也跟着一瘸一拐。曾经年产几千万磅的铀精矿,现在一年也就勉强能产五万磅,远远不够用。 反观中国,不但有稳定的产量,还有一整套从开采、提炼、浓缩到出口的完整产业链。 而且,不只是普通的低浓度铀,中国还具备生产“HALEU”(高纯度低浓缩铀)的能力,这玩意是下一代小型反应堆必须用的燃料。全球能批量搞出HALEU的国家,只有两个:中国和俄罗斯。 偏偏美国又一边嘴上说要制裁俄罗斯,一边限制中国,结果把自己给坑了进去。今年上半年,美国进口的浓缩铀,最多的还是从法国买的,第二大来源居然就是被他们天天制裁的俄罗斯。这就很讽刺了,制裁归制裁,反应堆还是得烧料。 说白了,这不是简单的供应短缺,而是“战略性能源的反噬”。中国只是减了六成出口,就让美国燃料供应拉响警报。若是断供呢?那美国那些航母、核潜艇、核电站,可就真得犯愁了。 紧接着,另一个“沉默的武器”也被中国盯上了,那就是石墨电极。听起来不太显眼,但它是电炉炼钢的核心材料。现在全球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电炉炼钢的比例不断上升,而电炉炼钢没有石墨电极,根本没法启动。 全球石墨电极的最大产地就是中国,产能占了全球的65%。日本、韩国、俄罗斯、土耳其这些国家都是中国的大买家。尤其是日本,自己造不出来高质量石墨电极,过去80%的进口量都靠中国,现在也还有1/4依赖我们。 更关键的是,石墨电极不仅炼钢用,在新能源产业里也有用武之地。电动车、储能电池、负极材料,全都要靠石墨。 英国一家机构甚至预测,到2040年,全球对石墨的需求可能是现在的25倍。而整个石墨精加工链条,中国控制得最牢。 你说别人能不能转移供应链?短期内几乎不可能。因为中国不仅有资源,还有完整的加工技术、产业基础、出口通道,别的国家哪怕砸大钱投,也要好多年才能起步。像澳大利亚、日本都在搞稀土替代、深海矿产开发,可效果呢?短期内撑不起量,也拉不起质。 从2023年开始,中国就调整了石墨物项的出口管理,把高敏感材料收归严格管控。2025年实施的新《矿产资源法》,更是把石墨正式列入“战略矿产”范畴。谁想买?可以,先去申请许可证。 所以啊,日本最近干了一件“嘴硬身体诚实”的事:对中国的石墨电极征收95.2%的反倾销税。一边说你卖得太便宜,一边还得继续买。因为不买,中国不批,你家钢厂真得停摆。 其实,这一系列动作也不是突然出现的。早些年中国跟美西方在稀土上的交锋,早就打过几轮了。稀土在全球高科技、军工、清洁能源领域里,几乎无可替代。而中国,不仅储量多,提炼技术也在全球领先。 之前美国也想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试图扶持国内稀土产业,甚至还和澳大利亚、日本合作开矿,可就是没搞起来。为啥?技术门槛高,成本又吓人,更别提环保要求。哪怕砸了几千万美金,也换不来真正的独立自主。 所以现在再看,中国不止在稀土领域继续发力,还把浓缩铀、石墨电极这些卡位资源牢牢抓在手中。这不光是出口的问题,而是话语权的再分配。 现在我们常听西方国家喊“要和中国脱钩”,想摆脱依赖,搞供应链“去风险”。但问题是,很多东西根本绕不开中国。 就拿核电来说,美国嘴上说要独立,实际连自己下一代反应堆的燃料都生产不了。钢铁、日本、新能源、电池,你绕得开中国的石墨电极吗?你绕得开中国的加工链吗?更别提各种稀有金属和稀土材料。 中国这几步棋,其实是一个完整的策略——不跟你打嘴仗,也不硬来,而是通过资源牌、技术牌、产业链牌,把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你有钱可以买,但不是你想买就能买。你制裁我,我就让你“嘴上制裁、身体诚实”。你搞封锁,我就让你尝尝“政治脱钩、物理反噬”的滋味。 这个世界不是看谁喊得响,而是看谁断得起。别人断一下,是断货、停工、代价高昂;中国断一下,可能只是不卖你了,国内产能照样转给别的国家或者自用。 信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5年7月7日
俄罗斯玩砸了,印度也玩崩了,他们心照不宣来了中国!近段时间,俄罗斯误判形势,就地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