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谈到台湾,别再用“收复”或者“回归”这两个词了,根据中国的法律,台湾在1945年就已经从日本手中收回了,现在只是内部出现了点问题,我们和台湾要处理的,是内部事务。 1949年之后,两岸虽然还没统一,但国际上早就定了规矩,“一个中国”原则是铁打的,1971年,联合国开了个会,通过了个2758号决议,明确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事儿没商量。 换句话说,台湾从来不是“需要回归”的“失地”,而是因为历史原因,家里兄弟还没坐到一起吃饭的“特殊情况”。 用“解决家里事儿”来形容两岸关系,既符合历史,又符合法律,还能堵住那些想搞“台湾独立”的外国人的嘴,他们再想说“台湾不是中国的”,法律和历史都不答应! 现在两岸关系确实有点复杂,但复杂不等于“对立”,你看,台湾的水果卖到大陆,大陆的学生去台湾读书,台商在大陆开工厂,大陆游客去台湾旅游……两岸老百姓的联系,从来没断过。 用“解决家里事儿”的心态看问题,就能更理性,两岸不是“你死我活”的敌人,而是“兄弟俩吵架”,得坐下来好好谈,就像网友说的“台湾不是‘别人家的孩子’,是‘走丢的弟弟’,得用耐心和爱找回来,”这种心态,比喊“收复”或者“回归”更温暖,也更有力量。 说实话,以前听“收复台湾”总觉得特别提气,但仔细想想,总觉得少了点温度,台湾不是“被抢走的地”,是“家里人”。 1945年我们“收回”的是被日本抢走的土地,现在要“解决”的是家里兄弟之间的误会和矛盾,就像家里两兄弟吵架,外人劝和时不会说“把弟弟打回来”,而是说“兄弟俩坐下来好好聊聊”。 用“家里事儿”来形容两岸关系,不是软弱,而是自信,我们不需要靠“收复”来证明台湾是中国的,因为历史和法律早就说清楚了。 我们也不怕外国人来捣乱,因为家里的事儿,轮不到外人说三道四,这种底气,来自我们对历史的尊重、对法律的坚守,更来自两岸老百姓的心心相印。 当然,解决两岸问题不能光靠“心态”,还得有行动,比如多给台湾年轻人来大陆发展的机会,让他们看看“统一”不是“被吞并”,而是“一起过好日子”,再比如坚决反对“台独”,因为“台独”才是破坏家庭和谐的“坏分子”。
终于,两岸都认可的台湾问题解决办法出现了?这个方法确实最近在网上挺火的,4个字概
【152评论】【118点赞】
百万网友
有个词叫平叛
用户10xxx34
现在只要是说来自台湾地区的明星艺人,都要在前面加上“中国”二字,说明是中国的台湾,台湾不是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