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女教授在985任教3年,每次课上都没几个人上课,最终因考核不过惨遭辞退,万万没想到,2019年她转身进入华科大一个举动创造历史。 2018年,中山大学数学系的一间教室里,郇真教授站在讲台上,PPT的光映在她平静的脸上。台下零星坐着几个学生,有人低头刷手机,有人昏昏欲睡。她的声音在空旷的教室里显得格外清晰,但却无人倾听。 这是郇真在中山大学的最后一年。三年间,她的课堂始终冷冷清清,学生评价表上写满了“晦涩难懂”“缺乏互动”。尽管她在代数几何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背景,但教学考核的连续不合格,最终还是让她收到了解聘通知。 “或许我真的不适合教书。”离开中山大学时,她是这样想的。 其实,郇真的学术之路原本充满了光环。她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来还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攻读博士,师从国际著名数学家。而在代数几何这一高深领域,她也早已展现出非凡的潜力。 但回国后,现实却给了她沉重一击。中山大学的考核体系要求教师“教学与科研并重”。可郇真的问题就在于:她的思维过于抽象,习惯用严谨的数学逻辑推演,却难以用通俗的语言让学生理解。
一位曾听过她课的学生回忆说:“她讲的内容其实很高阶,但缺乏案例和互动,非数学专业的人根本跟不上。” 在高校的“非升即走”制度下,郇真因三年内学生评分低、课时不足等问题未能通过考核。但讽刺的是,同一时期,她仍在坚持研究,只是成果尚未发表。以至于,一位同行后来曾反思说:“我们是否太急于用短期指标评判一个学者?” 让人没想到的是,2019年,华中科技大学向郇真抛出了橄榄枝。华科大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吴军敏锐地意识到:郇真的价值在科研而非教学。因此,学院大胆调整了她的职责,将教学任务减至最低,并提供了宽松的研究环境。吴军说:“我们需要给天才留出呼吸的空间。” 卸下教学包袱的郇真,终于能全心投入代数几何中著名的“全局Gan-Gross-Prasad猜想”。要知道,这一难题已经困扰了数学界20年,但她却选择了一条极少人敢走的路径:独立研究。 谁也没想到的是,2022年,她的论文被世界顶级期刊《Acta Mathematica》接收。该刊每年仅发表十几篇论文,此前中国大陆只有苏步青在1951年以独立作者身份登载。所以,这一消息一经传出,当即震惊了国际数学界。 对此,有学者指出,中国高校现行制度过度依赖量化指标(如课时、学生评分),可能扼杀“慢热型”人才。郇真在中山大学的同事也坦言:“如果当时多给她两年时间,或许结果会不同。” 只能说,不是所有顶尖学者都擅长讲课。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允许爱因斯坦免于授课,而中国高校却鲜有此类弹性安排。但华科大的“因材施用”恰恰证明了:合适的土壤能让金子发光。正如郇真所说:“我终于找到了能安静思考的地方。” 信息来源: 山西晚报|《她以独作身份登上数学顶刊!本人的回应很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