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时,蒋介石在重庆释放了有通共嫌疑被隔离审查一年多的七七事变中力主抗日的

江樵品史 2025-07-16 13:42:50

1941年时,蒋介石在重庆释放了有通共嫌疑被隔离审查一年多的七七事变中力主抗日的爱国将领何基沣,为了安抚何基沣,蒋介石特意晋升他为77军中将军长,并特意赠送他一把代表着国军最高荣誉的“中正剑”。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2年的重庆,战争的阴云尚未散去,雾气压在山城上空,像一层揉皱的棉布笼罩着整座城市,这一年,两个将领的命运悄然发生转折,一个手握“中正剑”,一个谢绝除夕家宴,他们没有在战场上正面相遇,却都在各自的人生路口,做出了相似的抉择。   何基沣,出身河北藁城,自幼立志报国,年轻时他考入军校,后来进入冯玉祥的西北军,凭借突出的军事能力一路升迁,1933年长城抗战,他在喜峰口带兵夜袭日军,取得了抗战以来少有的胜利,名声大振,等到1937年,他已是驻守卢沟桥的旅长,那年夏天,日军借口演习不断挑衅,7月7日夜,日军以士兵“失踪”为由强行要求进城搜索,何基沣当机立断,拒绝放行,并下令部队准备应战,战斗爆发,他亲自上阵指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日军损失惨重,连指挥官也羞愧自尽,然而,战事刚刚告捷,蒋介石的命令却接踵而至:要求克制,不得还击,何基沣被迫撤退,这让他对蒋的“以退求和”策略感到极度失望。   与此同时,卫立煌也在前线浴血奋战,他从黄埔军校出身,参与过北伐,后来成为第一战区的统帅,1941年的中条山战役,他指挥部队苦战数月,损失惨重,战后回到重庆,他发现自己成了党内斗争的牺牲品,补给迟迟不到,责任却全推到他头上,他不愿参与权力争斗,开始渐渐疏远核心圈子,那年除夕,蒋介石设宴款待亲信,卫立煌却选择不出席,他没有公开反抗,只是以军务为由留在家中,继续研究地图、检视战报,他的沉默,是对体制的一种回应。   1938年,何基沣在作战中受伤,胸部中弹,养伤期间,他开始重新思考国家的前途,在中共地下党员的引荐下,他秘密赴延安,与中共高层深入交流,延安的简朴生活和坚定信念打动了他,他提出加入共产党,考虑到其身份特殊,中共同意他成为特别党员,但要求他返回国民党军中继续工作,1939年,他重新出任第77军副军长,兼任179师师长,为了配合他的工作,延安还派遣地下党员进入该师协助,可惜好景不长,年底地下组织遭到破坏,何基沣冒着巨大风险掩护十余名地下党员安全撤离,这一举动被军统察觉,引起蒋介石的怀疑。   1940年,他被召至重庆,接受长达一年多的审查,特务反复审讯,试图从他口中套出“通共”的证据,他被软禁在一栋小楼中,生活受到严格限制,但由于中共对他的身份保护得极为严密,调查最终无果,1942年初,蒋介石释放了他,并为表“信任”,晋升他为第77军中将军长,亲自赠予“中正剑”,这把剑象征着国民党的最高荣誉,却也成了一种试图拉拢的信号。   就在蒋介石把信任投向何基沣的同时,卫立煌却被逐步边缘化,中条山战后,他不仅被指责指挥无方,还被调离指挥岗位,以“出国考察”为名送出战区,而在这之前,他曾在1938年赴延安考察,受到毛泽东、朱德等人的接待,回到西安后,他不顾顾虑,私下调拨了大量弹药与物资支援八路军,这件事被军统掌握后,他的政治命运便急转直下,除夕那晚,他拒绝赴宴,更多是为了表明态度,他知道,这场饭局背后藏着的是一场试探,甚至可能是清算,他的拒绝,避免了和蒋介石的直接交锋,也为日后的选择留下余地。   1948年,淮海战役前夕,何基沣已经没有实质兵权,被调任为第三绥靖区副司令,但他始终与中共保持联系,党中央判断时机成熟,指示他与另一名特别党员张克侠共同策动起义,11月8日,两人率领2.3万官兵宣布起义,公开通电全国,这一举动直接瓦解了国民党东线防御,为解放军突破徐州制造了空隙,黄百韬部被围歼,淮海战局随之逆转。   起义后,何基沣被授予解放军第34军军长,兼任南京警备司令,他率部参与渡江战役,直捣南京,新中国成立后,他转业进入政府系统,历任水利部和农业部副部长,他曾多次想公开自己的党员身份,但周恩来出于保护建议他继续保密,直到1980年他病逝,享年82岁,骨灰被一分为二,分别撒在卢沟桥与淮海战场,他的身份,这时才正式向世人揭晓。   卫立煌则在1949年前后脱离国民党阵营,在香港停留一段时间后,于1955年回到北京,他没有像何基沣那样成为特别党员,但他早年的抉择,尤其是对八路军的援助和对蒋系派系斗争的回避,使得他在历史的评价中多了一层复杂性,他的回归也成为国共和解的象征之一。

0 阅读:42

猜你喜欢

江樵品史

江樵品史

往古者,所以知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