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唐一朝,吐蕃都是近在咫尺,却又吞不下去,消化不良的“铁疙瘩”。甚至在局部时候,吐蕃对唐朝构成的威胁,远超突厥、高句丽等其他对手,其持久性、破坏性与战略压迫感,堪称唐帝国边疆史上最深的“痛”。 1. 打不动。吐蕃地盘在青藏高原,唐朝士兵爬上去就缺氧、没力气,后勤也跟不上。 吐蕃人穿着超厚铠甲(锁子甲),唐朝刀箭经常砍不穿。 2. 防不住。吐蕃从三个方向(青海、甘肃、四川)同时进攻,唐朝兵力被撕扯得稀碎。 唐朝内乱时(安史之乱),吐蕃趁火打劫,甚至攻占长安15天,是唐朝最大耻辱。 3. 耗不起。唐朝为了防吐蕃,把三分之一兵力(约18万)堆在西部边境,军费像无底洞。 吐蕃靠农业+牧业能长期打仗,唐朝却被拖得国库空虚。 后期西域唐军孤守40年,连皇帝换年号都不知道,最终国土丢了400万平方公里。 吐蕃占着高原“开挂”,唐朝打不上去,吐蕃却能下来猛揍。唐朝拼尽全力也搞不定,最终被它吸干血,丢了半壁江山——这种憋屈又无解的痛,其他敌人都没给过。
唐朝十大节度使及兵力。
【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