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澳大利亚网友的吐槽:澳大利亚现在卷的非常厉害 澳大利亚网友吐槽的“内卷”现象

霜月照寒林 2025-07-16 10:25:59

一位澳大利亚网友的吐槽:澳大利亚现在卷的非常厉害 澳大利亚网友吐槽的“内卷”现象,本质上是一场“收入增速与物价涨幅”的龟兔赛跑——兔子(物价)撒腿狂奔,乌龟(工资)却被绊在起跑线。 来看一组魔幻数据:2023年澳大利亚CPI同比上涨4.1%,但工资涨幅只有4.2%,看似打平,实则是“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追马拉松选手”。 而澳洲的物价简直是“反向拼多多”。悉尼超市里一斤西红柿要40元人民币,上海只要10元;一杯麦当劳套餐在悉尼卖58元,上海35元封顶。 不仅如此,澳洲人买辆二手车的钱,在中国能全款提新车——比如丰田卡罗拉在悉尼均价2.5万澳元(约11.7万人民币),而国内同款落地价不到10万。 澳洲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有97万人打多份工,相当于每20个澳洲人就有一个在“拿命换钱”。 反观中国,虽然“内卷”也被吐槽,但生活成本的“性价比”堪称“反向澳洲”。 2023年中国CPI仅上涨0.2%,核心CPI(剔除食品能源)涨0.7%,这意味着面包、牛奶等必需品价格几乎纹丝不动。 以北京为例,一碗牛肉面15元,悉尼同款要40元;地铁单程5元封顶,悉尼则要21元。关键的是,中国工资涨幅跑赢了通胀:城镇非私营单位工资涨5.8%,私营单位涨4.8%,扣除物价后实际增长分别达5.5%和4.5%。 这种“收入增速>物价增速”的良性循环,让普通家庭能在二三线城市实现“月薪5000元,房贷2000元,剩下的还能下馆子”的生活。 住房成本的“冰火两重天”最能说明问题。悉尼市中心一房周租金745澳元(约3500元),而上海同地段月租3000-4000元,看似接近,但澳洲人的租金占收入比高达40%,中国仅20%左右。 夸张的是,澳洲房价中位数120万澳元(约560万人民币),而上海房价中位数300万人民币,澳洲人要不吃不喝20年才能买房,中国一线城市居民努努力十几年就能上车。 这种“租房啃老本,买房下辈子”的困境,让澳洲年轻人自嘲是“房产奴隶”,而中国年轻人虽然也抱怨房价,但至少能看到希望——比如杭州、成都等新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远低于悉尼。 但深层的差异还是在于“生活成本结构”。澳洲人每月收入的大头被房租、能源、医疗吃掉,而中国家庭支出更均衡。 以悉尼家庭为例,月收入1万澳元(约4.7万人民币),扣除3500元房租、800元电费、1000元医疗保险,剩下的钱连买奶粉都要精打细算。 反观中国家庭,月收入1万人民币,房贷3000元、电费200元、医保自付部分100元,剩下的6700元足够覆盖全家吃喝拉撒,还能偶尔看个电影。 而两国应对经济压力的“武器库”也截然不同。澳洲人靠“副业自救”,比如水管工兼职修电脑、咖啡师兼职送外卖,但高昂的人力成本让副业收入被通胀吃掉大半。 中国家庭则靠“储蓄兜底”,2023年人均存款10万元,相当于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这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策略,让中国家庭即使遭遇失业、疾病等变故,也能靠储蓄平稳过渡,而澳洲人一旦断了收入,可能立刻陷入“交不起房租、吃不上饭”的困境。

0 阅读:28
霜月照寒林

霜月照寒林

霜月照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