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突然发现,除了跪美以外还有一条联合中国的路可选!印度外长访华,应该是带着“印度版诚意”来的,但中国很难再信任一个出尔反尔的“大国小人”,所有的合作必须是“现金交易”,为的就是防止印度卸磨杀驴,上屋抽梯,落井下石....... 印度外长这次访华,行前在新德里放了话,说要“探索中印合作的新可能”。这话听着新鲜,要知道前两年印度还在边境闹得凶,一边喊着“中国是最大威胁”,一边抱紧美国的大腿,跟着搞“印太战略”。现在突然转性,明眼人都看得出——他们大概是发现,光靠跪美国,日子并不好过。 美国给印度画的饼,早就开始馊了。之前答应转让的F-21战机技术,拖了三年没动静。说好的“关键矿产合作”,最后变成美国公司独占印度的锂矿开采权,印度连口汤都没喝着。俄乌冲突后,印度想买俄罗斯的石油,美国嘴上说“理解”,暗地里却制裁了好几家印度能源公司,罚得他们肉疼。这些事攒在一起,印度总算琢磨过味来——美国的“盟友”名分,听着好听,实则是要拿他们当枪使。 转头看中国,印度的小心思就活泛了。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300亿美元,印度的药、棉花靠着中国市场赚了不少。可他们前两年非要搞“对华脱钩”,限制中国手机APP,查抄中国企业的工厂,结果自己的电子制造业成本涨了三成,老百姓买手机贵了好几百,最后还得偷偷放宽限制。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亏,印度吃了不止一次。 但中国这边,早就把印度的套路摸透了。他们的“诚意”向来掺着水分。前几年中印边境谈判,印度代表团在桌上答应得好好的,回头就增兵加勒万河谷。去年刚签了“太阳能合作协议”,转身就对中国光伏组件加征关税,这种出尔反尔的操作,次数多了谁还信? 所以这次合作,中国提了个硬条件——“现金交易,概不赊账”。想引进高铁技术?行,先把前期设计费打过来,一分不能少。要合作开发稀土?可以,按市场价全款预付,货交完再谈下一笔。这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模式,就是怕印度再玩“卸磨杀驴”的把戏——毕竟他们干过类似的事,当年引进俄罗斯航母技术,尾款拖了十年,差点把俄罗斯造船厂拖垮。 印度外长访华带的“诚意清单”,看着挺厚,实则没多少干货。他们想让中国取消对印度药企的关税壁垒,却绝口不提放开中国工程师入境的限制。想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项目,又要求“主导南亚段的建设”,这种既想占便宜又想当老大的心态,中国见得多了。 谈判桌上,中方代表直接把话挑明了。过去的合作里,印度多次“上屋抽梯”,前脚签完协议后脚就变卦,这种信任裂痕不是靠几句漂亮话就能弥合的。现在要合作可以,必须把“违约责任”写进合同,而且得有第三方担保,印度要是再敢耍花样,就得付出实实在在的代价。 印度国内对这事吵翻了天。莫迪的执政党里,有人骂“这是对中国妥协”,反对党却拿着中国的电动汽车数据说话——中国新能源车在欧洲卖得火热,印度要是能搭上这班车,至少能创造50万个就业岗位。商界更是急得跳脚, Confederation of Indian Industry(印度工业联合会)发了封公开信,求政府“别再折腾了,先把中国的投资拉过来再说”。 美国那边也没闲着,驻印度大使最近天天往总理府跑,劝印度“别跟中国走太近”,还许诺给更多“Quad(四方安全对话)框架内的好处”。可印度这次没像以前那样立刻点头,只是含糊其辞地说“会兼顾各方利益”,这种态度的转变,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 说到底,国家之间的交往,终究得看实在利益。印度要是真想走“联合中国”的路,光靠嘴说是没用的。他们得先改掉那种“大国小人”的做派,别总想着占便宜不吃亏,更不能一边合作一边捅刀子。中国这边,大门没关,但门槛不会降——毕竟吃过的亏多了,谁也不会再傻到把真心喂给白眼狼。这条路能不能走通,最终还得看印度自己的选择。
出乎意料印度刚刚宣布了宣布了2025年7月15日新鲜事儿!印度财政部刚下狠手
【4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