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这场越来越不像代理战争、越来越像战略消耗战的胶着里,是谁真正扛起了实打实的支援?答案令人意外,不是西方,是朝鲜。 西方援乌,一地鸡毛;朝鲜援俄,成了顶梁柱 这场仗打到现在,乌克兰已经越来越像一个被“众筹维持生命体征”的病人。10枚爱国者导弹,哪怕媒体怎么包装,也无法掩盖这个现实:不够用,只能拦一次。德国的援助砍半,法国英美互相踢皮球,欧洲民调63%的人支持“割地求和”,说白了,就是民心散了,财政扛不动,政客装不下去。 反观俄罗斯,朝鲜一口气给了1200万发炮弹。这不是我在这儿喊数字,是真实的物资,是塞满2.8万个集装箱的军火,是能打出实战火力密度的筹码。 而且你以为朝鲜只送了炮弹?不,1.3万朝军士兵已经上了前线,3万在路上。这些人不是挂个“志愿者”名头摆拍的,是直接编入俄军序列,修壕沟、排地雷、打阵地,全流程跟着干。你能说朝鲜不是俄罗斯最靠谱的队友? 普京丢掉幻想,美国靠不住,朝鲜才是“有情有义” 有人可能不理解:俄罗斯不是本来就站在“反西方”一边吗?怎么还谈什么“丢幻想”? 别忘了,2024年底开始,普京其实还在给特朗普留窗口。他不止一次对外暗示“愿意谈”,甚至对乌克兰提出的是“中立+去军事化”的软版本。但等来的是什么? 特朗普嘴上喊停火,手上批10枚导弹,嘴里说“欧洲该出钱”,脚底下却又一脚把北约往战场里踹。这种出工不出力、姿态比动作多的支援方式,谁都看得出是在“打折友情”。 朝鲜的态度就硬多了。金正恩公开承诺“无条件支持俄罗斯”,还签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这不是嘴炮,是捆绑,是表态,是下注。用中国老百姓的话说,普京看得明白:“人家是真心给你上炕”。 资源换弹药,互利共赢;朝鲜与俄罗斯,像极了老派兄弟 这不是说朝鲜不讲利益。恰恰相反,它讲得很明白:我帮你打仗,你给我石油、粮食、导弹技术。咱们都被制裁,不如结伴突围。这种“你要炮弹我有、我缺石油你供”的互补,是冷战后最典型的生存型联盟。 西方嘴上人道主义,私底下还不如朝鲜坦率。美欧总喊“守护自由乌克兰”,可是真金白银呢?2025年复兴会议搞了个100亿欧元援助协议,当天俄军一发导弹把敖德萨港炸平,协议瞬间失效。这不是支援,是开空头支票。 库尔斯克:朝鲜军队换来的是战术转折,不是空头荣誉 说到战术就得提“库尔斯克战役”。朝鲜特种部队不是走秀,他们上的是“肉搏流”。用土工作业渗透乌军阵地,毁了装甲集群,虽付出4000人伤亡,但有效扭转局势。换句话说,在俄军兵力捉襟见肘时,是这些朝鲜人顶上去的。 西方看着“感动”却也“麻了”。因为他们的炮弹产能撑不起乌军的消耗,已经被逼到“四天打一炮”。而俄军因为有朝鲜弹药和兵员,反而维持了10:1的火力压制,步步推线。 别急着唱高调,朝鲜也有代价,俄罗斯也在透支国运 当然,这不是说俄朝就稳赢了。打仗从来没有白来的便宜。 朝鲜的弹药库已经见底了,产能受限,被制裁再严点就断流;俄罗斯的战损也极其可怕——每抢下0.038平方公里就得死一个兵,累计35万人阵亡。现在克里姆林宫维持的战争经济,已经开始“拖银行、涨通胀”。 西方新动作:不打明仗,只打“时间差” 特朗普搞所谓“重大声明”,32国又在伦敦签署战后驻军协议,表面是布局未来,其实是表明底线——不想真跟俄罗斯硬碰硬。看似吓人,其实像是画个圈:你普京别越界,我不越雷池。 结语:胜负未决,但态度已经分出高下 这场仗还远没到收官时刻,但各方的态度已经分出了高下。 特朗普,嘴硬手软; 欧盟,雷声大雨点小; 朝鲜,一声不吭干到战场中央。 普京很清楚,靠西方谈不来未来,靠朝鲜也许能熬过眼前。在这场地缘博弈的大火锅里,乌克兰成了底料,俄罗斯当了铁锅,而真正往锅里添柴的,不是西装革履的西方政客,而是站在另一端、枪炮齐发的朝鲜军人。 这不是我们喜欢的世界局势,但这是现实,血淋淋、铁打的现实
1200万炮弹已到位!大决战即将开始,普京明白:该先向中国交底了。特朗普刚放话
【297评论】【14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