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印度又抛出个“大项目”,1000亿人民币的高铁订单,点名中国、日本、德国

芸霄记史 2025-07-14 16:28:46

[月亮]印度又抛出个“大项目”,1000亿人民币的高铁订单,点名中国、日本、德国等国来竞标。消息一出,网友直呼:“印度这是打算成为下一个基建狂魔?可中国为什么不接单呢?是我们造不出高铁吗?”答案其实很简单。   要搞清楚这件事,得先从一个已经成功的项目说起。   印尼的雅万高铁最近正式通车,成了东南亚第一个高铁项目。   整个工程从设计到完工,只用了不到五年时间。   中国企业拿下总承包,提供了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还负责培训当地员工。   项目总投资大约70亿美元,规模不小。   关键在于,合作模式很公平,双方共同成立公司,按股份分担风险和收益。   即便遇到施工难题,双方也一起协调解决,确保按时完工。   雅万高铁的成功,说明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方式最靠谱。   这也让人看清,现代高铁项目不是简单买几列火车就行。   它涉及土地规划、城市交通对接、技术升级和几十年运营维护。   所以,国际基建合作本质上是商业交易,双方得互利共赢。   只有风险和回报分配合理,项目才能顺利推进。   现在再看印度的这个项目,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莫迪政府计划建一条1500公里长的高铁,连接孟买和新德里。   他们觉得这个大单肯定能吸引各国企业争着抢着来。   但一年多过去,项目没任何进展,连像样的咨询都没几个。   原因出在印度开出的合作条件,太过离谱。   想参与的公司,得自己掏大部分建设资金,技术也得全盘交出。   不仅如此,施工全靠外国团队,建成后还得无偿转让技术。   印度还要求培训他们的团队,直到能独立运营高铁。   更过分的是,投资回报要靠未来三十年的运营收入慢慢还。   这意味着投资方得承担全部风险,回报周期还特别长。   业内人士都觉得,这种模式根本不是在找合作伙伴。   中国、日本、德国、法国这些国家,都没对这个项目表现出兴趣。   不是技术不行,而是印度的条件完全违背商业逻辑。   中国企业不参与,其实是基于理性的判断。   雅万高铁的合作模式,已经证明了平等合作的正确性。   印度的要求却像是“你出钱、出技术、出人,我只看着”。   这种模式,哪个国家会愿意接单呢?   印度后来也试着调整了方案,但都是小修小补。   核心问题,比如风险全压给外方、技术无偿转让,始终没变。   所以,项目至今还是停在纸面上。   这背后,可能是印度的一种长期思维方式在作祟。   他们似乎觉得,靠着大市场,就能直接换来最先进的技术。   这种“买不如要”的想法,想跳过自己研发的辛苦过程。   还有一种可能,是印度在利用地缘政治搞博弈。   他们或许觉得,靠市场和战略位置,能让中、日、欧某一方让步。   这种算盘,实际上是在赌别人会为了战略利益妥协。   但商业合作终究要按市场规则来,没人愿意做亏本买卖。   这也和莫迪的“印度制造”政策有点矛盾。   “印度制造”想吸引外资和技术落地,创造就业和产业升级。   但高铁项目的条件,却像是只想要技术,不愿付出对等代价。   这种急于求成的做法,暴露出政策执行上的脱节。   时间可不会停下来等印度想明白。   中东国家现在正忙着建自己的高铁网络,项目都很优质。   全球能做高铁全产业链的国家就那么几个,产能有限。   如果印度继续拖延,可能连靠谱的合作伙伴都找不到。   合作得讲公平、效率和信任,没人会单方面承担所有风险。   中国在海外基建摸索多年,早就明白这个道理。   再大的市场,也得按规则来,不然谁都不敢轻易下手。   印度到底是真不懂国际合作,还是在试探底线呢?   您觉得印度这套招标方式,是战略考量,还是单纯想碰运气?欢迎留言说说看法。    

0 阅读:20

评论列表

纳言敏行

纳言敏行

1
2025-07-14 17:33

你说的印尼高铁最近通车也太最近了!!!!!!

猜你喜欢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