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马家军要枪毙一个12岁的小红军。谁料,小红军说:“你们用大刀砍死我吧,留下一颗子弹打日本人!”就是这句话,竟然保住了小红军的命。 张金龙生在陕西一个穷得叮当响的村子里,爹妈走得早,他从小就没了依靠。村里人自己都吃不饱,能接济他的时候也不多。小小年纪,他就在田里捡柴、帮工,换点吃的填肚子。日子苦得像嚼黄连,但他从没想过认命。1935年,红军长征路过陕西,村里传开了他们打土豪分田地的故事。张金龙一听,心动了:这不就是穷人的希望吗?12岁那年,他咬咬牙,追着红军走了三天三夜,死缠烂打,终于被收下。 加入红军后,张金龙被编进红四方面军,后来成了西路军的一员。别看他年纪小,干起活来一点不含糊。吹号角、传命令,样样拿得出手。行军时,他背着比自己还重的背包,愣是不吭一声。那时候,红军里像他这样的小兵不少,大家都憋着一股劲,想为穷人拼出个未来。 1936年,红军高层决定组建西路军,打通跟苏联的联系,弄点军火回来支援革命。张金龙跟着部队踏上了西征的路。这一路可不好走,戈壁滩上啥也没有,风沙一刮,能把人埋了。红军的装备烂得要命,枪支少得可怜,子弹更是掰着手指头数。吃的呢?野菜、草根,能填肚子就不错了。对面是马家军,骑兵多,机枪猛,仗打得一个比一个硬。 11月,西路军在甘肃古浪跟马家军干了一场硬仗。红军拼尽全力,可还是顶不住敌人的火力,伤亡惨重。撤退时,张金龙跑得慢,掉队了。没多久,他就被马家军的骑兵抓了个正着。12岁的小孩,瘦得皮包骨,绑起来押到营地,跟其他被俘的红军战士一块儿等着挨枪子儿。 那天,马家军把被俘的红军排成队,准备动手。就在枪口对准他们时,张金龙突然喊了:“你们用大刀砍死我吧,留下一颗子弹打日本人!”这话一出,现场全愣了。马家军的头头听了,冷笑一声,觉得这小孩有点意思。手一挥,枪没响,张金龙的命保住了。 为啥这句话管用?那年头,日本鬼子步步紧逼,西北的马家军也知道民族大义不是瞎话。张金龙一个小毛孩,敢在枪口下喊出这话,不光胆大,还戳中了点啥。马家军没啥仁慈,但那天,他们没杀他。不过,他们也没打算放他走,直接把他扔在荒漠里自生自灭。 被丢在戈壁滩上,张金龙啥也没有,连口水都找不到。12岁的他,脚磨得全是血泡,肚子饿得咕咕叫。可他没坐着等死,撕下衣角裹住脚,凭着印象往延安的方向走。渴了,就挖湿土挤点水喝;饿了,就嚼草根顶一顶。冬天冷得要命,他缩在石头后面,靠哼红军歌给自己打气。 这一走就是好几个月,风沙吹得他睁不开眼,脚底的血都结成了痂。1937年春天,他终于跌跌撞撞回到延安。那时候,他瘦得像根柴火棍,可眼睛里还亮着光。部队里的人都说他命硬,心更硬。 回到延安,张金龙没歇多久就要求归队。他又拿起号角,吹响战斗的信号。后来,他跟着红军上了抗日战场,哪儿有仗往哪儿冲。他的故事在部队里传开了,大家伙儿都拿他当榜样。一个12岁的小孩,能从枪口下活下来,还能在荒漠里闯回来,谁听了不佩服? 张金龙的命是自己拼出来的。他的胆量和信念,不光救了自己,也让身边的人看到了希望。那时候,红军里像他这样的人多得是,大家心里都装着同一个念想:打倒压迫,给穷人争条活路。 张金龙的故事,搁在1936年那会儿,就是个奇迹。一个12岁的小孩,面对枪口不抖,荒漠里不倒,靠的是啥?是心里那团火,是对红军、对穷人未来的信念。这信念,比刀枪还硬,比子弹还狠。 再说那句话,“留下一颗子弹打日本人”,多实在啊。那年头,谁不知道日本鬼子是最大的祸害?张金龙一个小娃娃,能想到这个,说明他心里装的不光是自己,还有整个民族的命。他用这话保住命,不是靠运气,是靠脑子跟胆子。 后来,张金龙的故事传得越来越广,成了激励后人的火种。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人只要有信念,再绝的境也能闯过去。1936年的西北,战火烧得正旺,无数人像他一样,用命去拼,用心去守,才有了后来的胜利。
1936年,马家军要枪毙一个12岁的小红军。谁料,小红军说:“你们用大刀砍死我吧
墨舞风华姿
2025-07-14 10:52:46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