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飞驰的归乡路上,一次看似温暖的顺风车旅程埋下了王先生噩梦的种子。去年一次返程中,他通过平台搭载了一位同路女乘客。车里聊开方知是故乡人,两人聊起家乡味道与城市打拼不易,温情脉脉。临别时王先生主动添加了对方联系方式,本以为只是多了一个能说家乡话的友人。 五月,屏幕突然跳出女老乡的求助:银行卡意外冻结,求借300元生活费,承诺几天即还。王先生望着"在外不易"几个字,心软之下转了账。这微小的善意却像拉开潘多拉魔盒——银行卡问题、工资未发、房租催缴......一次次苦情剧本接踵而至,每一次200、300元的数额恰好踩在王先生"不至于拒绝"的心理防线上。 十次转账汇成刺眼的近3000元时,王先生惊醒:这竟是场无底洞!拒绝300元新借款的那刻,手机骤然弹出冰冷的威胁:"这钱是还旧账的前提,你敢不借?我让你三千块全打水漂!"文字里的杀气击溃王先生最后防线——当第11笔300元转出后,所有消息都沉入了永恒静默的深海。 失联后的王先生苦等半月,最终走向媒体调解台。手中那张3300元转账记录的截图像把烧红的烙铁,烫着每个为"老乡情谊"付款的痕迹。当初一句"在外不易"催生的善念,终究在谎言的榨取中化为泡影。 这场以乡情为饵的收割游戏里,心软与信任成了最易被撬开的钱袋。当一纸转账记录凝结成唯一证据,一个老好人的钱包教训也在无声警告:每个萍水相逢的老乡故事,都可能暗藏一把温柔的刀。
心软的老乡与三千元陷阱:温柔借钱背后的冰冷失联
琪琪又饿了
2025-07-14 09:50:4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