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美国是在问其盟友:“如果美国和中国因台湾问题爆发战争,你们是站在我们这边,还是反对我们?” 与此同时,美国正在实施其印太战略,并采取更加分散的力量结构,似乎在该地区掌握着 “政治导火索”, 影响着冲突可能发生的时机和条件,特别是在与台湾地位相关的决策方面。 此外,在特朗普政府尚未对台湾岛做出任何承诺的情况下,这是一个相当 “过分的要求”, 这些要求的潜在意图和影响可能更加险恶: 一些评论人士认为,拟议中的美军从韩国和日本军事基地撤退到关岛,作为第二和第三岛链的一部分,可能表明这是一次战略撤退,或者向中国发出美国准备缓解紧张局势的信号。 这可能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因为从过去几十年的历史先例来看,美国是如何挑起冲突的,太平洋地区实际发生了什么,以及地面上朝着相反方向的发展。 随着美国正在重新调整其印太战略以遏制和积极准备对华战争,美国将军队从传统的大型基地 (特别是冲绳等第一岛链上的基地) 分散到第二岛链上的更多地点 (如关岛、天宁岛) 和第三岛链内的更多地点 (如澳大利亚、夏威夷、美属萨摩亚群岛、斐济), 这可以被描述为一种 “撤退”, 以保护高价值资产。 证据倾向于美国采用 “由内而外” 的战争计划,美国的盟国沿着第一和第二岛链提前与中国交战,而美军则在更安全的距离行动。 将第一岛链变成准备第一岛链内激烈、高伤亡冲突的主要战场,并将其变成 “导弹海绵” 或 “前进消耗基地”, 迫使中国在任何冲突的初始阶段消耗大量精确制导弹药 (PGMs) 和弹道 / 巡航导弹,通过攻击这些地理位置固定的高价值目标,然后再进一步后撤与分散的美军交战。 “内外” 战争;描述了美国在第一岛链的盟军吸收中国最初进攻性导弹齐射的战略 (“内部”)。一旦中国导弹储备大幅减少,从第二岛链和第三岛链分散行动的美军就会发动深入打击和反攻行动 (“外部”)。 这与“超能对抗计划”一致,该项目强调分布式海上行动和网络化平台,以维持态势意识和打击能力,同时避免暴露高价值资产。 “超级对抗计划” 支持在第二、第三岛链和更广阔的太平洋地区分散美军力量,以避免集中损失,而盟国则承担初始交战的主要任务。这一战略将盟国作为前沿防线的一部分,同时保留美军力量以备后续打击,利用先进系统,如高超音速导弹和通过 “超级对抗计划” 整合的无人平台。 对区域安全架构的启示: 不稳定性和军备竞赛加剧:如果地区行为体准确认识到美国的这一战略,将显著增加不稳定性。它刺激中国建造更大规模的导弹武器库,并制定反制战略 (例如,高超音速导弹、反弹道导弹武器,针对分散的美军)。盟国面临大规模国防开支和强化的压力,担心自己成为主要目标。 第一岛链作为战场:美国的印太战略明确为第一岛链内的激烈、高死亡率冲突做好了准备。这使盟国的领土成为主要战场,无论冲突结果如何,都会给他们带来毁灭性的人道主义和经济后果。 这对这些国家提出了根本性的问题:他们的安全是否得到了增强,还是仅仅成为了牺牲品?这一战略是否符合他们的国家利益,还是仅仅符合美国的利益?这对他们的主权和对局势升级的控制构成了挑战。 安全困境加剧:由于美国国务院已将中国列为最主要的威胁,遏制中国成为首要任务;美国 / 盟国的每一项行动 (演习、部署、基础设施建设) 都将被中国从这个角度解读,为其自身的军事建设和果断行动辩护。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一方的防御性准备被另一方视为进攻性威胁。
主战场定了?美军300架战机扑来,不演了,就要冲着中国打主意!美国这回,是不
【7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