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到1949年1月,国民党要人陈布雷、戴季陶相继自杀,短短三个月内

瑶姬舞霓裳 2025-07-13 19:30:28

1948年11月到1949年1月,国民党要人陈布雷、戴季陶相继自杀,短短三个月内,接连失去两位重臣,老蒋闻耗悲痛,终夜唏嘘。 1948年冬天北平城被炮火包围的时候,南京那边往南苑机场派了架飞机。 这架飞机专门来接大学教授们撤离,当时国民政府搞了个"抢救学人"计划。 蒋介石在南京办公室里点着名单,要求把各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的院士、政治立场亲国民党的教授,还有那些出了名的学者统统接走。 教育部代部长陈雪屏接到命令连夜飞北平,找北大校长胡适、清华校长梅贻琦商量撤退方案。 飞机停在炮火圈里的机场整整两天,最后只有胡适、钱思亮等十几号人上了飞机。机舱空着大半位置向北飞,机窗里看得见西郊的战线在冒烟。 第二批飞机又动员了一个星期,12月底才把梅贻琦和二十几位教授接走。 梅校长刚到南京就辞了教育部长职务,原因是没能把更多教授带出来。 后来盘点中央研究院81个院士,跟着走的也就二十来个。 倒是海外那批读书人让人意外,那时分散在各国的中国科学家有五千多人,后来竟有两千多个回到了大陆。这些人想着祖国有希望了,连外国的好日子都不再过。 胡适是跟蒋介石走的那批人里的招牌。 其实共产党也通过广播给他许过愿:只要留在北平就让他当北大校长。他那些同事也劝他别走。 但胡适最后还是念叨他那套"面包自由论",说苏联只有面包没有自由,美国两样都有,要是留下来两样都没了。 蒋介石对胡适倒是特别给面子。14号飞机刚到南京,蒋经国带着大官们在机场等着接人。 没过两天正赶上北大校庆日也是胡适生日,老蒋在家里摆酒席给他过寿。 这个细节挺有意思,平时蒋介石请客从来不备酒,那天硬是破了例。 不过胡适在台湾没过几年好日子,1962年心脏病发作倒在演讲台上。跟他命运相似的还有傅斯年,在议会上发言时一头栽倒再没醒过来。 那些留在北边的人反而更让人佩服。 南开老校长张伯苓就是个认死理的,1948年夏天当过一个月考试院长,看清官场黑幕就气得辞职回了天津。蒋介石三次跑到张家请他去台湾,张伯苓次次都说不挪窝。 老头话说得实在:"我儿子全在北方,我这把老骨头只能死在家里。" 陈寅恪的选择更有意思。他既不在北平等着解放,也不去台湾投靠老蒋,带着家小去了广州岭南大学。别人问他为啥不留北京,他说怕买不着进口安眠药。 这话听着像托词,要知道他治眼睛全靠特效药。 可实际上他拒绝蒋介石的态度坚决得很。国民党的教育次长杭立武追到广州,开价十万港币加别墅请他去香港。岭南校长陈序经当场顶回去:"你给十万我给十五万,房子我现在就盖!"树挪死人挪活,但陈寅恪硬是留在广州不动弹。 据中山大学档案馆资料显示,陈寅恪晚年住进康乐园的红砖小楼,双目失明却坚持口述完成八十万字著作。1969年在病榻上拒绝服药进食,当年10月溘然长逝。 北平登机的胡适最终安葬在台北南港,墓碑朝向大陆方位,墓志铭用的是他手稿里的诗句:我们明天还得飞南美洲。 而当年拒绝南飞的张伯苓,他的故居如今成了天津热门景点。 信息来源: 中山大学档案馆《陈寅恪晚年生活档案辑录》 胡适纪念馆《南港墓园建造始末》 南开大学校史研究室《张伯苓年谱长编》 《新京报》文化版《"抢救学人"计划中的未登机者》

0 阅读:133
瑶姬舞霓裳

瑶姬舞霓裳

瑶姬舞霓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