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昭觉寺,居然看到戴季陶的坟墓。戴季陶能埋骨于此,也算是魂归故里了。戴季陶坟

思绪永恒 2025-07-12 02:26:48

在成都昭觉寺,居然看到戴季陶的坟墓。戴季陶能埋骨于此,也算是魂归故里了。戴季陶坟墓找到后,蒋纬国抱着骨灰坛祭奠了三天 在成都昭觉寺的碑林一角,藏着一座不起眼的墓碑,刻着“吴兴戴传贤季陶先生之墓”。谁能想到,这位民国元老、蒋介石的挚友戴季陶,竟会埋骨于此? 戴季陶,浙江吴兴人,算是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早年他留学日本,和蒋介石是同学,俩人关系铁得不行。后来他投身辛亥革命,给孙中山当过秘书,再后来成了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还被视为国民党的重要理论家。可以说,他在政治舞台上混得风生水起。不过,这位大人物的私生活却有点儿乱七八糟,尤其是一段隐秘的感情,直接牵扯出了蒋纬国的身世之谜。 事情得从戴季陶在日本留学时说起。当时他在那儿认识了一个日本护士,叫重松金子。俩人一来二去有了感情,还生了个儿子,就是后来的蒋纬国。可戴季陶呢,当时已经有了正牌妻子,怕老婆知道这事儿,就把孩子托给了蒋介石抚养。蒋介石收下了这个“干儿子”,交给自己的侧室姚冶诚带大。蒋纬国小时候压根儿不知道自己身世,还以为自己就是蒋介石的亲儿子。 到了1940年,蒋纬国在重庆偶然翻到一本美国人写的书,里面提到他是戴季陶的儿子。这下他可懵了,直接跑去问戴季陶,结果被对方敷衍过去。蒋介石的日记里也有蛛丝马迹,1921年提到蒋纬国的生母因难产去世,但没明说到底是谁。直到1949年戴季陶去世,蒋介石特意派蒋纬国去处理丧事,这事儿似乎透着点儿不寻常的意味。 1949年,戴季陶在广州自杀,遗体被运回成都,和夫人钮有恒合葬在戴家花园。到了1950年代,这块墓地被征用,棺木被挪到了城郊的罗家碾竹园。后来竹园也被废弃,墓地彻底没了踪影。1988年,蒋纬国开始追查戴季陶遗骨的下落,托了不少关系,还找到黄埔军校的老战友李赣驹帮忙。李赣驹跑遍上海和四川,最后在公安的帮助下,从一位罗家碾老人那儿得知,七十年代平整土地时,棺木被移到了河边。 公安人员顶着大太阳去河边挖,最后还真找到了散乱的头颅和骨骸,经过鉴定,确认是戴季陶和他夫人、母亲的遗骨。遗骨火化后,骨灰分成两份,一份送去台湾,另一份留在了成都。1991年,蒋纬国和戴氏族人商量,把骨灰安放在昭觉寺。为什么选这儿呢?主要是因为昭觉寺的清定法师和戴季陶有黄埔军校的旧情谊,爽快地答应了这个请求。1993年11月27日,安葬仪式正式举行,僧人诵经,骨灰坛被安置在碑林一角,墓碑上刻下了戴季陶的名字。 找到戴季陶的遗骨后,蒋纬国拿到了一份骨灰坛。他在台北家里专门辟出一间小屋,把骨灰坛摆在桌上,周围放满了戴季陶的旧照片。三天时间,他闭门不出,手里拿着佛珠,点着清香,桌上只有素食和茶水,就这么静静地翻看照片。这三天,他是在祭奠谁?答案很明显——他认定戴季陶就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蒋纬国一生都在追寻自己的身世。从小被蒋介石收养,到后来得知自己可能是戴季陶的儿子,他心里一直憋着疑问。1949年处理戴季陶丧事时,他或许就起了疑心,但直到晚年找到遗骨,他才算真正确认了这段血缘关系。那三天,他不是在表演,而是真心实意地缅怀这位“生父”,弥补几十年的遗憾。 安放骨灰后,蒋纬国跟戴氏家族走动得更多了。1993年,他还托人给清定法师送了封信,信里管戴季陶叫“义父”,感谢寺里帮忙安置。1996年,他80岁生日时接受采访,把自己的故事整理成自传《千山独行——蒋纬国的人生之旅》。书里他终于摊牌,承认自己是戴季陶和重松金子的儿子,算是给这场身世争议画了个句号。1997年,他因病去世,享年81岁,留下了这段让人感慨的故事。

0 阅读:107

猜你喜欢

思绪永恒

思绪永恒

思绪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