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3年山东大旱,没吃没喝的眼瞅着就要被饿死,没想到地主牟墨林打开自家粮仓做生

古往寻踪者 2025-07-13 16:57:29

1833年山东大旱,没吃没喝的眼瞅着就要被饿死,没想到地主牟墨林打开自家粮仓做生意,不过粮食只换不借不卖,得知消息后农民们不淡定了。 一时间,人群中爆发了强烈的抗议声,到了什么时候对于农民来说“地就是天”,也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但是如果性命都不保,那他们要这地有何用呢? “我卖,我们一家人马上就要饿死了,连树皮都没得啃,还要这地有何用?” 一人扯着干涩的嗓子喊道,接下来便是接连不断的叫卖声,大家纷纷报着自己有多少地,这样的场面,让站在门后的牟墨林嘴角勾了起来。 想当初他提出用地契换粮的时候,族中还有人反对,认为这样会换来农民们的唾弃,但他太清楚对于这些走投无路的农民来说最需要的是什么了。 门外依旧乱哄哄的一片,有人握着拳头想着自己家那片三亩良田怎么都狠不下心,但有人却已经急匆匆的回家去拿地契了。 牟墨林定下的规矩没人能破,因为他正是这牟家的第十四代家主,在这栖霞地界上,他们家的传奇可谓是久久飘荡, 那时候,山东的这场大旱凶猛无比,百姓苦的脸上沟壑纵生,周围的草根树皮甚至是石头都被拿来充饥,到处都是苦巴巴的皮包骨。 而在这场大旱初见端倪的时候,牟墨林就已经彻夜在账房中盘算着卖粮囤粮之事了,谁承想,这次还真被他猜中了,其实细说起来他也不是猜的,而是以多年来经商布局的毒辣眼光分析到的。 于是,他命人兵分多路,前往东北那疙瘩去收粮,一路上,他们的粮队也遇上了很多艰难险阻,关卡就别说了,关键是土匪不好糊弄,不过牟墨林早就想到了这些可能性,派出去的人都是多年以来的老掌柜,圆滑又精明,大场面也见得多,其他人也都被他提前支付了大量的薪水,甘愿为他卖命。 所以,他派出去的粮队有折损却还是比计划中情况乐观的不少,至少这些折损他都能在农民的身上讨回来。 如他预想的那样,旱灾如期而至,农民虽有怨气,但最终还是妥协于他,毕竟在当时的情况看来,有粮才有话语权。 而牟墨林从来不做亏本买卖,失去民心对他来说也是亏本的买卖,所以他收够了地契,下一步的行动便是收拢人心,这一招手段可谓是极其高明,几年之后,不仅百姓都称他为“活菩萨”,就连附近的土匪都不敢轻易来犯。 有了土地他们自然要招募长工来种菜种粮,这个工作大家都是挤破脑袋想干的,因为他不想什么“周扒皮”“南霸天”一样剥削劳动人民,而是免费给他们提供食宿,这是不分年景好坏的员工固定福利。 并且还有给他们定额粮,工钱也是从不拖延,在这些长工中总会选出一些能力辈出的人来担任工头,工头的福利待遇更好,这样一来,在长工中间就形成了一种隐形的竞争机制,大家都会付出全力来干活,更别说当他们的长工也是需要条件的了。 他们给的多,还能让长工发挥最大的价值,有了这么大的家财自然要守好了,他没有雇佣专门的打手,而是让乞丐来干这样的活。 乞丐吃紧苦头,遇到大发善心的地主自然愿意为其效力,平日里没有住的地方,干脆就睡在庄园周围,一旦有土匪的动静他们首当其冲就冲出来拼命,这阵仗土匪都不敢往前半步。 他们对待做的好的佃户和乞丐也有更多的奖励,将这些人治的服服帖帖,最终得利的还是他们自己。 当然他们毕竟是地主,也会通过各种“刀不见血”的方式压榨佃户,只是,他们的手段高明让人挑不出错处,还傻呵呵的以为他们已经“够好了”。 靠着这些手段,庄园长盛不衰,都说“君子之世,三世而衰”而牟家却实实在在富了十世,这个大家族竟然能经得起子孙后代三百多年的“折腾”,这简直是一个奇迹,如今很多商业大佬遇到他恐怕都要甘拜下风吧?

1 阅读:407

猜你喜欢

古往寻踪者

古往寻踪者

寻踪古往,探索历史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