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2年,拓跋焘被宦官所杀,宋文帝刘义隆认为有机可乘,决定再次北伐。然而,这场北

国际大碗说 2025-07-13 12:08:30

452年,拓跋焘被宦官所杀,宋文帝刘义隆认为有机可乘,决定再次北伐。然而,这场北伐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刘义隆也在一年后遭到了弑杀。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是个颇有能力的君王,在他手上,北魏完成了对北方大部的统一,国力强盛。然而,拓跋焘晚年脾气暴躁,诛戮过多,引发了危机。 太子拓跋晃认为拓跋焘过于残暴,多次劝谏,每次得到的都是斥责,父子俩的关系越来越僵。 深得拓跋焘信任的宦官、中常侍宗爱,因与太子的心腹仇尼道盛和任平城产生私怨,便在拓跋焘面前污蔑这两人。拓跋焘在盛怒之下,处死了仇尼道盛和任平城,东宫势力受到沉重打击。太子拓跋晃也因此忧惧而死。 太子的死让拓跋焘深感后悔,宗爱察觉到了不满,心中充满了恐惧。宗爱深知一旦拓跋焘彻底追究此事,自己必将性命不保,于是,在这种极度恐惧的驱使下,决定铤而走险。 宗爱趁拓跋焘不备,发动了宫廷政变,将这位一代雄主弑杀。 拓跋焘死后,在宗爱的操纵下,南安王拓跋余被拥立为帝。拓跋余为了感谢宗爱的拥立之功,封他为大司马、大将军,封冯翊王,宗爱由此掌握了北魏的军政大权。 拓跋余虽然是被宗爱拥立的,但他并不甘心成为宗爱的傀儡。他试图削弱宗爱的权力,重新掌控朝政。 宗爱察觉到了拓跋余的意图,再次决定先下手为强,派人将拓跋余弑杀。短短几个月内,连续两位皇帝被弑杀,北魏朝廷陷入了巨大的动荡和恐慌之中。 当宋文帝刘义隆得知跋焘被杀的消息后,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北伐机会。七月,刘义隆不顾群臣的反对,决定发动北伐。 刘义隆任命萧思话督冀州刺史张永攻碻磝,鲁爽、鲁秀率四万荆州兵进攻洛阳、虎牢,臧质、柳元景率军攻潼关。 然而,这次北伐从一开始就面临着诸多问题。宋军内部缺乏统一的指挥和协调,各路将领之间意见不一。而且,由于准备仓促,宋军的物资供应也出现了问题。 在进攻碻磝时,宋军遇到了顽强的抵抗。碻磝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张永率领的宋军久攻不下,士气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而魏军则采取了灵活的战术,他们通过挖地道出城,纵火烧毁宋军营垒及攻城器具,使得宋军的进攻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萧思话见碻磝久攻不下,青、徐二州又歉收,军粮供应困难,便擅自率军退还。其他两路宋军得知东路军撤退的消息后,也纷纷知难而退。 就这样,宋军北伐仅一个月就无功而返,以失败告终。 这次北伐的失败,让刘宋朝廷上下深感失望。刘义隆的威望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他的身体状况也因此每况愈下。 而这场失败的北伐,也为刘义隆之死,埋下了伏笔。 刘义隆在位时,算上这次,一共有三次北伐,而太子刘劭每次都是坚决反对。及至此次北伐失败后,刘劭对刘义隆的不满加剧,加之觊觎皇位已久,便找来女巫严道育、东阳公主的婢女王鹦鹉、王鹦鹉的情人陈天兴、黄门郎庆国等人,在太子府行“巫蛊之术”。 刘义隆得知此事后,大为震怒,决定废掉刘劭的太子之位。 刘义隆与亲信大臣江湛、徐湛之及王僧绰商量新太子的人选。由于意见不一,久久不能做出决定。王僧绰虑及机密可能泄露,劝刘义隆尽快作决定,但刘义隆仍然犹豫不决,结果这个消息,被刘劭知晓了。 刘劭见自己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决定先发制人,发动政变,他以讨伐反贼为由,率领东宫军队杀进皇宫。 当时,刘义隆正与徐湛之整夜讨论新太子的事情,蜡烛还亮着。刘劭的心腹张超之等人举刀入殿,值班的卫兵还在睡觉。张超之踢开殿门,亲自上前砍杀刘义隆,一旁的徐湛之也被叛军杀害。 刘劭弑父后,自立为帝。武陵王、江州刺史刘骏随即起兵讨伐刘劭,并在不久后,在部下的拥戴下即皇帝位,然后率军攻下京城,诛杀了刘劭等人。 刘义隆被太子刘劭弑杀,除了刘劭对皇位的渴望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为了登上皇位不择手段外,和刘义隆自身的关系也很大。刘义隆在决定废太子和立新太子的过程中,过于优柔寡断,导致消息泄露,使得刘劭采取行动。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和刘宋文帝刘义隆的先后被杀,对南北朝的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宫廷政变使得北魏陷入了长时间的混乱和动荡。宗爱的专权和杀戮,使得朝廷人心惶惶,大臣们人人自危。虽然最终拓跋濬在一些大臣的支持下即位,稳定了局势,但北魏的国力还是受到了很大的削弱。 刘义隆的死标志着 “元嘉之治” 的结束,武陵王刘骏虽然最终平定了刘劭的叛乱,登上了皇位,但刘宋的国力受到了严重的损耗。此后,刘宋内部的斗争依然不断,逐渐走向衰落。 在南朝尤其是刘宋的皇帝中,刘义隆是少有的仁义君王,在位期间,南方的百姓生活稳定,不想却落了一个如此结局。

0 阅读:3

猜你喜欢

国际大碗说

国际大碗说

纵横国际间,探秘全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