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也曾是个革命党:从“同志”称谓回归说起】这几天很多人在热议“同志”称谓

沂蒙山上匹狼 2025-07-13 08:33:43

【 国民党也曾是个革命党:从“同志”称谓回归说起】

这几天很多人在热议“同志”称谓的回归,这让笔者想起了1944年蒋经国任青年军总政治部主任时,为革新国民党风气,要求其派系成员互称“同志”,因而得名“建丰同志”的典故。

蒋经国曾留学苏联,这种称谓上的要求多少受此影响,“建丰同志”试图仿效苏联革命传统,重振国民党的革命性。

不过,“建丰同志”大抵没能拎清国民党的阶级基础早已经随着老蒋的“清党”发生了彻底的变质。雄心勃勃的上海“打虎”行动,最终因为打到四大家族、打到自个儿亲戚头上,因为老蒋亲自出马,黯然收场……

很多人不清楚的一个事实是:国民党也曾经是一个革命政党。

哪怕是旧三民主义,其纲领仍旧是进步性的:推翻满清帝制(辛亥革命)、反对列强侵略(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的民族主义,建立共和制、终结千年君主专制的民权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试图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尽管未彻底实行)的民生主义。

当然,旧三民主义终究是失败了,这里既有理论上局限性(如只有空洞目标无实施路径,反帝反封建不彻底等),也有阶级局限性(如政党建设不足以及其所依靠的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等)。

俄国十月革命对孙中山造成了巨大的触动,主动向苏俄发送贺信表达合作意愿,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将在东方建立。1918年,孙中山其发表的《告海内外同志书》和《致南洋同志书》中首先对国民党党内成员首先使用了“同志”一词,这正是受到苏俄革命的影响。“同志”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意为“志同道合”的人;俄语中的товарищ(中文谐音“达瓦里希”)一词也是相似意思。俄国十二月党人在反对沙皇专制的起义中使用了товарищ一词,后来布尔什维克沿用了这一称呼。

到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党“一大”改组,确立“联俄、容共、扶助农工”政策,吸收共产党人加入,推动工农运动,国民党的革命色彩表现得更加浓厚。其动员方式是依靠知识分子、会党、新军及部分工农,以“唤醒民众”为革命动力;建立起了工农、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但是,因为惧怕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威胁其自身利益,地主、买办资产阶级与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高层的保守势力最终结盟,选择武力清党,英美为首的帝国主义势力也选择支持蒋介石。因为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以及苏联顾问的策略失误,蒋介石在试探性的“中山舰事件”中尝到了甜头,最终酿成了1927年的“四一二”政变。

蒋介石搞清党,杀害的不仅仅是数千共产党员,更多的其实是国民党的基层党员以及有左倾倾向的党员。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到1934年,蒋介石搞了八个年头的清党,杀掉的国民党党员超过37万之巨!

这意味着蒋介石把孙中山为国民党辛辛苦苦打造出来的两条大腿,生生砍掉了一条。这个曾经的“革命党”从此失去了党组内部的基层支持与广泛的民心支持。据国民党自己的官方数据统计,在清党之后,南京政府在全国统治区内的县、镇的党组织萎缩掉了80%。这个曾经试图代表工农利益的国民党重新回到了军阀把持的局面。其阶级基础从工农、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蜕变成了地主、买办、官僚资本集团。国民党由此从一个革命政党蜕变成了一个反革命政党。

在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内部不乏真心爱国的抗日将领,正面战场也实实在在地打了很多场硬仗。但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为什么打成了那个熊样?除了“微操大师”蒋介石的无能,更主要的原因就是蒋介石的清党基本斩断了国民党的群众基础,所谓的“全民抗战”在国民党那里根本无法实行。

“四一二”政变后,国民党逐渐淡化“同志”这一带有左翼色彩的称呼,转向等级分明的官僚称谓;特别是1929年国民党三大后党争纷起,蒋介石宣布进入训政时期,“同志”这个称呼也就彻底失去了原本意义。

直到蒋经国推动的“同志”使用,也很难再把国民党拉回原来的轨道。“嘴上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的地主、买办、官僚资本集团,除了为了一己之私相互算计,哪里还来的志同道合呢?

(来源:子夜呐喊 原创:子夜呐喊 文 / 秦明)

0 阅读:9

猜你喜欢

沂蒙山上匹狼

沂蒙山上匹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