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22岁的清逊帝溥仪画了这幅画,你看了觉得可笑不? 画面上跪着一个男人,赤裸的上身,被五花大绑,貌似还流了不少血。在这个人的旁边,用钢笔写了三个字:孙殿英。 两名满族服饰打扮的人,脸上怒气冲冲,每人手持一柄长剑,其中一把长剑还刺进了孙殿英的喉咙里。 想必是溥仪画了这幅画之后,就能解气了吧?! 1928年7月,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名,用炸药炸开清东陵地宫,将乾隆裕陵和慈禧定东陵洗劫一空。据溥仪回忆,慈禧墓中陪葬的珍珠凤冠、翡翠西瓜、钻石手镯等稀世珍宝被劫掠殆尽,甚至慈禧遗体遭士兵凌辱。 当东陵守护大臣通过报纸向溥仪报告此事时,他当场崩溃,称此事带来的刺激“远超被冯玉祥驱逐出紫禁城”,视为爱新觉罗家族的奇耻大辱。清室遗老齐聚溥仪在天津的居所张园,痛哭流涕,控诉孙殿英“掘祖灭宗”。他们鼓动溥仪以皇帝名义通电全国,同时自发捐款要求重修陵寝。 于是,溥仪在张园搭建灵堂,供奉乾隆、慈禧牌位,每日三次焚香祭拜,宣称“陵墓不修,灵堂不撤”。 在灵堂前,溥仪当着宗室成员的面,当众发下两个毒誓: “不报此仇,便不是爱新觉罗的子孙!” “有我在,大清就不会亡!” 光过过嘴瘾也不行啊,他又让人拿来纸笔,亲手绘了这幅画,名叫《杀孙殿英图》,并将此画置于书桌日日警示。 这幅画成为他复仇执念的具象化象征。 想找孙殿英报仇,可溥仪一没军队,二没有权,又谈何容易?溥仪意识到:欲雪耻必须掌权。遂派弟弟溥杰、妹夫赴日本学习军事,谋划组建嫡系武装。而东陵事件,也成为了溥仪倒向日本的直接催化剂。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溥仪接受日本扶持成立伪满洲国,自诩“复仇第一步”,实则沦为日本人的傀儡。 讽刺的是,在溥仪任伪满“皇帝”期间,孙殿英已投日任汉奸将领,二人都成为了日本人手中的棋子,所谓“复仇”沦为笑话。 现在回头分析一下,东陵盗案发生后,本来可以成为国民政府争取溥仪的最佳机会,只需对孙惩罚一下就可以了。但蒋介石的纵容,却将溥仪直接推向日本,间接导致伪满成立后东北沦陷十四年的灾难。 一幅未竟的刺杀图,两句掷地有声的毒誓,映照出溥仪在时代裂变中的挣扎。他誓以血偿的愤怒,终沦为历史的一声叹息——既未能手刃仇敌,更在投日后背负“叛国”之名。 而溥仪的悲剧在于,他试图用殖民者的刀剑捍卫祖坟,最终却让整个民族为之流血。
慈禧临死前一刻,太监看她马上不行了,赶紧给她喝了一碗海龟汤,吊着最后一口气,紧接
【4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