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贝宁的情商有多可怕!有一次,一位80多岁的清华老教授对撒贝宁说:“我认识你,但是你不认识我。”不料,撒贝宁笑着回了一句话:“我不认识您,那是因为我考不上清华呀。” 这句话表面上自嘲,实则暗藏三层含义,承认清华地位,化解尴尬局面,同时抬高张教授身份,一句话,情商全开,看似云淡风轻,实则运筹帷幄。 这场对话发生在2023年播出的《职场第一课》节目里,彼时张钹教授已年逾八十,作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份沉甸甸的分量。 而撒贝宁面对这样一位老前辈,既不能装熟,也不能太疏远,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就可能被批评为“油腻”或“失礼”。 但撒贝宁巧妙地将“认不认识”这一棘手话题转化为一场轻松的调侃,用“我考不上清华”这个自贬式回应,既突出了清华的高门槛,也体现出对张教授的敬重。 要换成别人,可能只能尴尬一笑,或者生硬地绕开,而撒贝宁,不仅接住了话,还接出了彩。 事后,这段片段被网友广泛转发,甚至被不少职场培训老师拿来当作“高情商案例”进行讲解,网友评论:“撒老师这不是高情商,是情商顶配。” 更有职场新人感叹:“这要是我,估计当场就社死了。”这并不是撒贝宁第一次靠一句话让全场“起死回生”。 在《开讲啦》节目中,面对王志珍院士那双明显开胶的皮鞋,他没有避而不谈,而是笑着问,“您这鞋,是穿了几十年吧?” 这本是一句玩笑,但王院士顺势讲起了自己几十年如一日从事科研、节俭度日的往事,一下子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也让这段访谈成为了“最有温度的一期”。 还有一次去哈尔滨工业大学录节目,撒贝宁提到有些毕业生“人间蒸发”,大家以为他是在批评年轻人不负责任,结果他话锋一转,“他们是隐姓埋名为国家铸剑的人。” 寥寥几字,把科研工作者的无名与奉献讲得铿锵有力,这些场景,说是“撒氏名场面”毫不为过,每一次机智的回应背后,都是他多年来在各种场合中打磨出的语言艺术。 撒贝宁的高情商,并不是天生的,他的成长轨迹,本身就充满了“反应快、能扛事”的历练。 他出生于1976年,小时候在广州湛江的部队大院长大,是个十足的“皮孩子”,据说光是骨折,小时候就摔了好几次,但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和折腾劲儿。 后来全家搬到武汉,他才渐渐收敛了些,但也依旧是个“话痨”,真正让他展现出语言天赋,是初三那年在全市演讲比赛中拿到冠军,比赛时因为太紧张,一脚踢飞了皮鞋,反倒让他成了全场焦点。 1994年,他凭借文艺特长保送北大法律系,进入校广播站、戏剧社、合唱团,几乎把能锻炼表达的社团都玩了个遍,从播音腔到脱口秀,从法律条文到肢体表演,他都接得住、抛得出。 1998年,撒贝宁还在北大读研,就被央视破格录取,当时他穿着一件明显不合身的西装去试镜,原本只是去试试法制节目的主持,结果一开口就把面试当成了“单口相声”,他聊得兴起,导演们笑作一团,觉得这个人虽然风格另类,但胜在真诚有趣。 于是他被录用,成了《今日说法》的主持人,谁能想到,这一做就是13年,从最初的法制普及,到后来的社会观察,撒贝宁不仅靠“金话筒”获得认可,更靠一口“播音腔+段子手”的混搭风,成了央视最不“央视”的主持人。 很多人以为撒贝宁只是“嘴皮子溜”,但真正让他广受嘉宾与观众喜爱的,是他对分寸的拿捏。 比如他从不抢嘉宾风头,也不会随便开低俗玩笑,他的幽默,是有温度、有敬意的。 在张钹教授那场对话中,他一句“我考不上清华”,其实不是简单的自嘲,而是放低自己、抬高对方,既不显得巴结,也不显得浮夸。 包括在综艺节目《明星大侦探》中,他能一边抛梗搞笑,一边普及法律知识,甚至在推理过程中引用刑法条文,引得网友调侃,“撒老师的腹肌下面,藏着一本《刑法通论》。” 很多人看撒贝宁,只看到了他“全能主持”“综艺达人”的一面,却忽略了他始终没有离开“法律人”的身份。 他家中至今挂满法律书,朋友来做客,只要提到《今日说法》片头曲,他依然会站得笔直,说:“那是我最敬畏的声音。” 即使现在多栖主持、频频登上综艺舞台,他依旧会说:“我的老本行是法,主持只是我表达的方式。” 信息来源: 《撒贝宁回归主持今日说法》——人民资讯
撒贝宁的情商有多可怕!有一次,一位80多岁的清华老教授对撒贝宁说:“我认识你,但
动漫猫三联
2025-07-13 05:12:28
0
阅读: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