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咳嗽怎么回事?总结了几个常见情况。 最近咳嗽的孩子真不少!感冒、流感好了,或者打了几天针、吃了抗生素,白天看着挺精神,一到晚上躺下就咳得昏天暗地,小脸憋通红,咳得想吐,全家跟着揪心睡不着!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穿了,咳嗽是身体在“排毒”!药可能把表面咳压住了,但没清干净的“垃圾”(痰)还藏在身体角落里! 等娃一躺平放松,身体就想抓住机会往外清,可不就夜里咳疯了嘛! 先别急着乱吃药!看一眼孩子的舌头和痰: 舌苔白白一层? 痰是白色的?不算太黏糊?(尤其不是又干又硬又黄那种) 基本就两大类情况,我们可以对号入座,方法很简单: 情况一:痰在“水瓶子”里晃荡(痰在胃附近) 这就像啥? 胃像个装满水的瓶子。白天娃站着,水沉在瓶底,不闹腾。晚上一躺平,水就晃悠上来淹到喉咙气管,能不咳嘛! 怎么搞定? 重点: 把胃里这些水湿“抽干”、“蒸干”! 推荐一个温和方子(像食疗): 茯苓 、炒白术、桂枝、甘草 原理: 茯苓、白术像抽水机,抽走湿气往下排;桂枝像个小暖炉,把湿气“烤干”变成水汽散掉;甘草护着点脾胃别伤着。 见效信号: 可能尿多点,或者出点微汗,咳嗽立马减轻!这方子很温和。 情况二:痰卡在“大树杈”缝里(痰在肺深处) 这就像啥? 肺像棵倒下的树。白天站着时,痰卡在各种小树杈缝里。一躺下,树倒了,缝里的痰全滑溜到主干(大气管),呼呼往外冲,咳不停,还容易带出泡沫痰,咳到吐!去医院挂完水还这样?多属于这种! 怎么搞定? 重点: 不光要化肺里的痰,更得把肺深处“死角”缝里的湿气“烘干”! 中成药应急(家里能备): 小青龙颗粒(3岁娃用1/4包!注意!咳得厉害了喝一次试试,见好就收,别连着猛灌!) 为啥小心用? 它去水湿力道猛,用多了怕娃身体干(伤津液)。 神助攻: 娃咳嗽时,空心掌从后背腰往肩膀上“轻拍”,帮痰松动排出。 情况三:吃撑了!积食“烧”成痰咳(很多家长忽略的!) 表现对号:舌苔又厚又黄! 像没刷干净。 嘴巴一股味!大便又黑又臭! (娃拉粑粑你细闻下)。 这几天特别能吃或突然不吃! 肚子可能还胀。 咳得又急又响,夜里尤其猛! 这就像啥? 好吃的堆肠胃里不消化,像垃圾堆在厨房发馊发臭还冒热气(积食化热)!这股热气往上冲,把津液都烤成黏痰了,肺受不了就狂咳! 怎么搞定? 中成药参考: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什么时候能用? 同时满足三点:1. 积食了(口臭、便臭、舌苔厚);2. 有热(舌苔黄、嘴巴红、可能手心热);3. 有痰咳! 关键是要护理: 管住嘴! 立刻!马上!大鱼大肉、糖果零食、牛奶水果全停掉!白粥、软面条、煮烂的白菜萝卜最安全!(几天就好,别心软!) 揉小肚子! 晚上顺时针揉肚子100下,帮肠胃蠕动拉臭。 撒丫子疯玩! 跑跑跳跳促消化。 给各位妈妈说说心里话: 别一咳就压! 止咳药(尤其强力镇咳)可能帮倒忙,把痰捂里面更麻烦! 睡觉垫高上半身! 整个肩背垫高个小薄毯(约15度角),让痰不容易倒流呛咳,比光垫头管用。 看到这些马上去医院: 咳出黄绿脓痰带血丝! 呼吸时有“咻咻”哨音! 咳得小脸发青、喘不上气! 高烧不退! 搞不清原因,心里没底!千万别拖! 咳嗽期远离这些“生痰炸弹”: 牛奶、冰激凌、蛋糕糖果、油炸食品、坚果! 最后叮嘱: 上面说的方子、成药,都是针对特定情况的!必须看准了再用! 用量是按一般年龄写的,最终一定要找靠谱中医再确认!孩子不是小白鼠! 用药讲究“见好就收”,别当饭吃! 养好娃的脾胃(别乱喂),多晒太阳多运动,才是少咳嗽的真法宝! 希望娃们都能一夜安睡不咳嗽!妈妈们辛苦啦!#中医来了##中医#
中医界祛湿的“天花板”,7月每天喝一碗,把体内的湿气搜刮干净 7月正是祛湿的
【1评论】【35点赞】